当前位置:问百书>百科问答>数字渤大综合教务,为什么教务系统成绩查询选项没有了

数字渤大综合教务,为什么教务系统成绩查询选项没有了

2023-06-28 11:52:20 编辑:join 浏览量:556

数字渤大综合教务,为什么教务系统成绩查询选项没有了

本文目录一览

1,为什么教务系统成绩查询选项没有了

2,什么时候看到的月亮最太打一个数字

3,117是什么号码

4,如何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5,如何研究提高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

1,为什么教务系统成绩查询选项没有了登录主页 然后找到综合信息系统 用学号,密码登录 在里面可查成

文章插图

2,什么时候看到的月亮最太打一个数字从时间上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数字 15 16从数字 0是圆 很像圆圆的月亮数字 0综合有3个数字15 16 0弲 字0

文章插图

3,117是什么号码117电话语音自动报时系统 当前国内电话程控交换机装机量飞速增长,电话得到迅速普及 。作为当代社会人们必备的工具之一,电话联系着千家万户,人们越来越倚赖电话去了解外面各种各样的信息、交流感情 。117电话语音自动报时作为一项电信增值业务,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电话用户,提高了电话利用率,直接创造了经济效益,是电信部门高质量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公司引进美国最新电脑语音技术,开发出了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综合业务数字语音平台;以此为基础,结合国内117电信业务需求及流程,研制开发出了高品质、大容量的117电话语音自动报时系统,以满足当前飞速发展的117电信业务需求 。由于数字语音平台资源具有无限可用性,使用同一硬件资源,增加相应的处理软件,可将121气象预报等功能加入本系统,合群使用中继,构成综合业务系统,减少设备重复投资 。本系统适合于国内所有电信部门使用 。本117系统把当今最先进的电脑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数字语音压缩合成技术融合在一起,通过数字中继接口汇接到程控交换机 。本系统语音事业高采样率录制,保证了系统语音服务的清晰悦耳,满足了电信业务优质服务的需求 。本117系统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具备广告宣传功能,即在系统向用户提供报时服务的同时,可插入广告客户的宣传语音;电信部门可将每天不同时段的广告权予以出售,充分发挥117报时台作为大众服务工具的潜力,提高系统的综合利用率,直接创造经济效益 。【数字渤大综合教务,为什么教务系统成绩查询选项没有了】

文章插图

4,如何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精确地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 。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数学教学任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单纯的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任务,已经被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代替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数学教学中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1.假设思想方法 。假设是利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假设出题目中隐含的信息,然后根据已知条件推算、数量矛盾,得出正确答案的一种思想方法 。例如,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就可以用假设的思想方法解决 。2.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数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对象是数字和图形,由于“数无形,少直观,形无数,难入微”,所以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一方面,图形可以让抽象的数学概念更加形象、直观、简单;另一方面,借助数量关系表示图形,可以以简化繁 。3.符号化思想方法 。所谓符号思想就是利用符号化的语言,像图形、数字、字母以及特定的符号等,来代表数学内容,利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演绎和推算,可以简化思考过程,加快学生的思考速度,例如,小学数学中的6+( )=10 。4.比较思想方法 。这种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被经常用到,它通过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培养学生的分辨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小学数学中,比较数字的大小、图形的大小等 。5.转化思想方法 。把陌生的、复杂的、未知的通过归纳演绎转化为熟悉的、简单的、已知的问题,可以有效的解决新问题 。例如,几何图形中的等体积变化问题 。6.类比思想方法,通过比较两类或两个不同的数学对象,利用两者之间的类似或相同之处,推断出两者在其他方面可能出现的类似或相同之处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方法是数学的行为,思想是数学的灵魂 。不管是数学概念的建立,数学规律的发现,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乃至整个数学大厦的构建,核心问题在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和建立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最有用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的思想和数学的意识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形成过程,还要十分重视挖掘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蕴藏的数学思想方法 。一、在备课中,有意识地体现数学思想方法教师要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首先要有意识地从教学目的的确定、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效果的落实等各个方面来体现,使每节课的教学、教育目的获得和谐的统一 。通过对教材完整的分析和研究,理清和把握教材的体系和脉络,统揽教材全局,高屋建瓴 。然后建立各类概念、知识点或知识单元之间的界面关系,归纳和揭示其特殊性质和内在的一般规律 。因而,在备课时就必须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从钻研教材中加以挖掘 。例如,在备《二元一次方程组》(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七章)这一章时,就要挖掘方程思想、建模思想、化未知为己知、化二元为一元的化归思想方法 。二、以教材知识为载体,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教材是按数学内容的逻辑体系与认识理论的教学体系相结合的办法来安排的 。受篇幅的限制,教材内容较多显示的是数学结论,对数学结论里面所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并没有在教材里明显地体现 。然而,数学是知识与思想方法的有机结合,没有不包含数学思想方法的数学知识,也没有游离于数学知识之外的数学思想方法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深入挖掘隐含在教材里的数学思想方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展示数学思维过程,这样才有助于学生了解其中数学思想方法的产生、应用和发展的过程;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特征,应用的条件,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质 。例如立体几何教学中许多内容都体现了一个重要思想方法把空间里的问题转化为平面上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提炼出这一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思想方法 。并进一步上升为降维的思想方法,再总结出更一般的更高层次的思想转化与化归 。不同的教学内容,可根据其特点,选配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教学:一般在知识的概念形成阶段导入概念型数学思想,如方程思想、相似思想、已知与未知互相转化的思想、特殊与一般互相转化的思想等;在知识的结论、公式、法则等规律的推导阶段,强调和灌输思维方法,如解方程的如何消元降次、函数的数与形的转化、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有哪些常用思路等;在知识的总结阶段或新、旧知识结合部分,选配结构型的数学思想,如函数与方程思想体现了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相互转化,分组讨论思想体现了局部与整体的相互转化 。三、在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中,有意识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往往就是需要有意识地运用或揭示数学思想方法之处 。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往往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更新交替、综合运用、跳跃性较大有关 。因此,教师要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更要有意识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组织教学 。例如,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是一个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难点,就要运用类比思想、整体思想、化归转换思想方法寻找解决问题途径,采用类比整式的加减运算的手段,构造出具体形象的数学模型,从而进行猜想、推理、研究,实现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 。四、在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中,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知识发生的过程也是其思想方法产生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典型的、正确的直观背景材料,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通过对相关问题情境的研究为有效切入点,对知识发生过程的展示,使学生的思维和经验全部投入到接受问题、分析问题和感悟思想方法的挑战之中,并在此过程领会如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等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在讲授《探索勾股定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时,将概念、结论性知识的教学设计成再发现、再创造的教学: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计算面积的方法理解勾股定理,再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其内容,让学生经历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使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领悟、体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将三角形三边的平方与正方形面积联系起来,再比较同一正方形面积的几种不同的代数表示,得到勾股定理) 。在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中,着重过程(不要过早下结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定理、性质、法则、公式等结论的探索、发现、推导过程,弄清每个结论的因果关系 。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的逻辑加工,完整地体现这一生动过程,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不要包办代替),揭示数学思想方法本质特征 。五、通过范例教学,挖掘数学思想方法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解题训练,设计具有探索性的、能从中抽象一般和特殊规律的范例进行教学,在对其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中展示数学思想和具有代表性的数学方法 。针对数学思维活动过程中展示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不失时机地进行提问与讨论、启发、引导学生领悟出思想方法 。一方面通过解题和反思活动,从具体数学问题和范例中总结、归纳解题方法,挖掘隐含在教学内容中的数学思想;另一方面在解题过程中,充分发挥数学思想方法对发现解题途径的定向、联想和转化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母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对于例子、习题,不要就题论题,反思⑴解法是怎样想出来的?关键是哪一步?自己为什么没想出来?⑵能找到更好的解题途径吗?这个方法能推广吗?⑶通过解决这个题,我们应该学什么?这种反思能较好地概括思维本质,从而上升到数学思想方法上来 。任何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和掌握,绝非一朝一夕的事,也非讲几节专题课所能奏效的,它需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需要经历渗透、反复、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的过程 。数学教学内容始终反映着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这两方面,数学教材的每一章、每一节乃至每一道题,都体现着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对常用数学方法和重要的数学思想引起重视,大胆实践,持之以恒,寓数学思想方法于平时的教学中,并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一定会日趋成熟,一定可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新的高度,也会使数学教学脱离题海之苦,使其更富有朝气和创造性 。(转)5,如何研究提高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对于数学素养的解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严格的、统一的定义 。有人认为“数学素养”是人在先天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数学教育等影响,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数学观念和数学思维品质等融于身心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 。用南开大学顾沛教授的话说:“数学素养”就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出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 。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数学应用意识五种数学意识,数学思维、数学理解、数学交流、解决问题四种数学能力以及数学价值观的发展 。下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和大家谈谈我对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肤浅认识:一、用数学的视角去认识世界 。二、用数学的方式去思考问题 。三、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首先看第一个方面:用数学的视角去认识世界——数学意识的培养 。什么是“数学意识”呢?举一个例子,假如学生会计算“48÷4”,说明学生具有除法的知识与技能 。学生会解“有48个苹果,平均每人分4个苹果,可以分给多少人?”,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都不能说明学生具有数学意识 。而在体育课上,48位学生在跳长绳,教师共准备了4根长绳,由此学生能想到“48÷4”这个算式,这就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意识了 。(一) 理解数的意义与数的联系,培养数感 。在北京自然博物馆有一块展板:“1983年初在东北地区进行的航行调查表明,在7000平方米的山林中仅发现两只老虎,因此东北虎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对外经贸大学的小杨认为:一个标准的操场都比7000平方米大 。如果在7000平方米的范围里就有两只老虎,那么老虎的数量应该很多,怎么还会因此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呢?那为什么那么多的参观者对此说明都熟视无睹,而小杨却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呢?一方面我认为小杨善于观察、思考,另一方面说明小杨有很好的数感 。“数感”,就是对数的本质的理解和感觉 。数的本质是“多与少”或者“大与小”,从而过渡到数的顺序 。有关“数感”问题我们可以追溯到动物的感知,比如说—条狗,它可能敢与一匹狼争斗,但如果有两匹狼它就会害怕,如果面对一群狼它就会逃跑 。这说明动物也知道“多与少” 。在《数:科学的语言》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只乌鸦在一家庄园的望楼顶上建了个鸟巢,庄园主对此很生气,决心杀死这只乌鸦 。可是,每当庄园主走进望楼,乌鸦就离巢而去,直到庄园主走出望楼才回巢 。庄园主就想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个朋友,两人一起进去,然后走出一人,希望留下一个人去杀乌鸦,但是乌鸦并没有上当回巢 。后来又三人进去两人出来,四人进去三人出来,依然如故 。直到五人进去四人出来,乌鸦才分辨不清,回巢了 。这说明乌鸦关于数的悟性至少可以分辨到4或5 。如果人不会数数的话,能辨别到几呢?实验表明,人也只能辨别到4或5 。由此可以推断,在数学方面,发明了计数之后,人类才与动物产生了本质的差异 。有了“多少”这一概念,人类才能理解“有序”、“后继数”等概念 。从l开始,借助“后继数”,便形成了自然数系;通过自然数的四则运算,形成了有理数系;通过有理数的代数运算,最终形成了实数系 。所以,“多少”的概念,以及由其自然产生而不是通过运算产生的自然数,才是数学最本质的概念,也是小学数学的根基 。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是低学段教学的重点 。其实学生入学前就已经知道了不少数,但那只是他们凭生活经验认识的数,对数他们只是有一种非常“肤浅”的表层认识,我们的任务就是让这些成人看起来非常抽象的数,在孩子的脑子中逐渐丰富起来,富有“数的内涵” 。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初步认识和数位“个位”、“十位” 和 计数单位“一”、“十”;理解同一数字在不同位置表示不同的数值 。一上课我通过猜数游戏引出“11”这个数,然后要求学生把11根小棒摆在桌面上,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 。当学生把11根分成10根和1根两部分后,接着让他们把10根捆在一起 。这时告诉大家,和同学们一样,数也有自己的位置,并出示数位筒,认识个位和十位 。1根小棒表示1个一应放在个位筒里,1捆小棒表示1个十应放在十位筒里 。另外,学生通过1个十和10个一的相互转化过程,体会 “数位”“计数单位”概念的实际意义,建立“数位”和“计数单位”的概念 。同时,“数位筒”的教学又在不知不觉中对后面“份”的概念的教学起到了非常微妙的作用,从份的概念来分析,把这“10”根小棒捆成1捆,就是把10根小棒看成1份 。学完后我问学生当你看到20你想到了什么?刘钰杰说:“我穿20号的鞋子 。”刘翔宇说;“20十位上是2,个位上是0 。”杜雨萌说:“我有20支新铅笔 。”丁中岚说:“20比11大多了 。”如果我们不给孩子说的自由,大概就没机会知道孩子心中的数有如此丰富的内涵了 。(二)经历符号化过程,培养符号意识 。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 。学生在生活中能接触到很多像停车标志、奥运五环标志等用符号表示的情境,所以有一定的符号经验 。上学期学习“统计我们的鞋码”时,我就利用学生已有的符号经验,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统计,有的学生写数,有的画“√”,还有的用“○、△”等图形表示 。记得王老师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先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教室里的座位这一具体场景,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通过交流,学生产生用一致的方式来表示位置的需求 。然后把具体的场景图逐步抽象成圆圈图、网络图这种平面图,并让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 。这样学生就经历了“具体事物——个性化地符号表示——学会数学化表示”的学习过程,体会到引入符号的必要性以及数学符号的简洁与实用,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当然数学符号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如,阿拉伯数字的诞生和使用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可以结合数的认识的教学向学生介绍数字诞生的历史,让学生了解数字符号的发展史,感受数学文化的无穷魅力 。所谓数学素养,就是在人的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数学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得到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 。它是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内化而成的 。它包括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意识、解决问题能力、数学信息交流、创新意识等 。青少年们是全能型人才的后备军,也是祖国的未来,担负着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教育青少年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尤其是从小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是他们能否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关键之一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三大理念,强调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这是数学教育多年来指导思想的突破与革新 。也就是说,当前我们要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实现数学教育的总体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大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数学能力,把新课标理念转化成一个个具体的教学目标,逐一落实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结合教学实际,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重要成分,所谓“数感”,是指学生对“数”的敏锐、精确、丰富的感知和领悟 。数感的建立水平是学生个体数学素养水平的重要标志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通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 。1、创设生活情境,启蒙数感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测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数学教学脱离实际 。”可见,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学习离开了生活,将会寸步难行,而“数感”更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 。为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将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探究,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 。从中提高学生对数的敏锐程度,形成对数的良好直觉,启蒙学生的数感 。2、引导认真观察,建立数感数学是一种运用思维的学科,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是形成和发展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之一 。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目标有序、认真、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可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发现数学问题;观察规律,发现数学问题;也可引导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观察到的信息……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建立数感、发展数感 。比如在新课程各年级“数的认识”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联系实际先观察再说一说 。3、 构建活动平台,发展数感皮亚杰说,活动是儿童发展的杠杆 。通过实践操作,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就在身边,感受到“数”的趣味和作用,对数产生亲切感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平台,始终把儿童的活动作为主体发展的基础与载体,提供开阔的活动时空,让学生有合作交流、积极思考、操作等活动空间,使学生的数感真正得到发展 。4、加强估算教学,优化数感 估算本身是数感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反映人对实际情境中数和数量及其大小范围的理解和把握水平,同样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因此,加强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算能力,提高计算准确率,优化、巩固学生的数感 。首先,教师要善于抓住各种时机,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内容,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并说明自己估计的合理性 。在这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方法,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 。其次,应用估算 。如计算7.98×5.1,先让学生估算,可以看作8×5;所以积一定在40左右,然后再笔算;如遇到工程问题“筑路队要修一条公路,甲队独修要60天,乙队独修要40天,两队合修要多少天?”可以要求学生很快地确定大概时间,再进行计算,以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这样的估算,是学生在笔算中取的相应的感觉,体会和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对数感十分有利 。5、解决实际实际问题,提升数感我们知道,数学源于生活,更要高于生活 。因此,数学教学应从现实的、有趣的或与学生已有知识相联系的素材出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了解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反过来解决原先的问题,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 。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后,让学生解决“全班43人去划船,每条船限坐6人,至少需要几条船?怎样乘船合理?”的问题,学生通过思考、计算,不难得出需要8条船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可以怎样乘船,学生的方案有6×7+1;6×6+4+3;6×5+4×2+5;6×3+5×5等 。在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找到答案的方法并非只有一种,答案也并非只是一个,知道如何选择合理的方案 。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知道了计算的意义和如何运用计算的结果,学会如何选择适当的算法解决问题,学会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升数感 。我们知道,数学源于生活,更要高于生活 。因此,数学教学应从现实的、有趣的或与学生已有知识相联系的素材出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了解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反过来解决原先的问题,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 。在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找到答案的方法并非只有一种,答案也并非只是一个,知道如何选择合理的方案 。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知道了计算的意义和如何运用计算的结果,学会如何选择适当的算法解决问题,学会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升数感 。

标签:教务,渤大,选项

版权声明:文章由 问百书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wenbaishu.com/answer/264336.html
热门文章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