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百书>百科问答>最懂庄子的大学教授,上课却对学生说:我不懂庄子,也没有人懂它

最懂庄子的大学教授,上课却对学生说:我不懂庄子,也没有人懂它

2023-07-09 04:48:05 编辑:join 浏览量:623

最懂庄子的大学教授,上课却对学生说:我不懂庄子,也没有人懂它

他追随过孙中山,营救过陈独秀,驱赶过章士钊,痛斥过蒋介石。

他结交胡适,自称“十二万分”佩服陈寅恪,却不把朱自清、沈从文这些“才子”出身的教授放在眼里。

一、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

刘文典曾在西南联大授课,深受学生喜爱。

当时,会讲课的教授不少,但像刘文典那样,把课讲得出神入化的并不多。他一直深得学生的欢心和敬意,连冤家对头也不得不佩服。

刘文典先在北大、清华任教,抗战时,又在西南联大任教。

他学问精深,性格耿直,对学生平和友善,被学生称为“最有学术声望”与“最受学生欢迎”的教授之一。

刘文典在西南联大开设《庄子》、《文选》等课程。

他讲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倒也别开生面。

上《文选》课时,刘文典总是带上一壶茶,外加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讲到得意处,他就一边吸旱烟,一边解说文章中的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

下午课时,他经常拖堂到五点多钟才勉强结束,学生们也不厌恶他的拖堂,反而乐意他的高谈论阔。

有一次,刘文典只上了半小时的课,便夹着教案要离开,同学们甚是不解。

只见,刘文典徐徐宣布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

原来,下周三是阴历五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讲《月赋》。

届时,校园内摆下一圈座位,刘文典坐在中间,当着一轮皓月大讲《月赋》,生动形象,见解精辟。

同学们听得很是入迷。

二 、最懂庄子的人

1917年,陈独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院长,他聘请刘文典任北大中文系教授。

北大授课期间,刘文典把主要精力放在《淮南子》校勘上。

经过多年努力,1923年,《淮南鸿烈集解》正式出版。

刘文典一时声名大振,由此奠定了他在学术界的地位。

胡适破例为其作序,并对此书大加赞誉。

刘文典并没有就此满足,此后又开始了《庄子》和《说苑》等经典的校勘工作,在校勘界声誉日隆。

1939年,《庄子补正》出版,陈寅恪为之作序,不惜大放溢美之词。

陈寅恪人称“教授之教授”、“大师之大师”,能为此书作序,刘文典顿时身价倍增。

此书一出,刘文典在全国学术界获得“庄子专家”的美誉。

每次上课讲《庄子》时,刘文典第一句总是说:“《庄子》嘛,我是不懂的,也没有人懂!”

《庄子补正》的出版,让刘文典的学术生涯达到最高潮期。

据闻,刘文典为了静心研究学问,总是在夜里九十点钟开始看书写作,一直到第二天七八点才睡觉,从来不吃早点。

到了中午,饭做好后,由夫人张秋华负责叫他起床,并把他“领”出房间。

有时,张秋华给他夹菜时,他还朦朦胧胧的,似乎没睡醒,看也不看便一口吃下去。在他看来外表饮食这些学问之外的事,都不足留意,足见其修学刻苦。

三、形象生动,学风严谨

在抗战前的清华园里,刘文典以他的学问之广博,性格之耿直,与吴宓、陈寅恪等人成为学生最爱戴的教授。

由于他“形象生动”,学风严谨而民主,学生们有时还和他开点善意的玩笑。

那时学生办的刊物,每年都要出专刊向新同学介绍校中情况,包括介绍名教授。

他们是这样向大家介绍这位“形象生动”的教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新青年》里,刘文典清新美丽的文笔,绵密新颖的思想,让人猜想作者必定是一位风流倜傥、才气纵横的“摩登”少年。

因为这一种观念,所以很多学生考入清华后,国文不选杨遇夫先生,不选俞平伯先生,也不选朱自清先生,而单选刘文典。

但当第一次看见刘文典时,这种矛盾滑稽的幻想,一下子就逃得一往无踪了。

记得那日国文班快要上课的时候,走进来了一位憔悴得可怕的人物。

同学们才知道这就是刘文典先生。

刘先生外观虽不怎样动人,然而学问广博精深,性情热烈诚挚。

一次课卷上,助教先生无中生有地添上了一个错字,有同学心里不平极了,马上就找刘先生询问。

他老人家气得摇头咂嘴,回去还同助教大闹一场。

后来,他所有的课卷都由他自己亲手删改。

刘文典活在完全自我的境界里,潇洒随行,爱憎分明。

标签:庄子,上课,大学教授

版权声明:文章由 问百书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wenbaishu.com/answer/287229.html
热门文章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