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呋喹替尼
2017年6月30日,呋喹替尼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上市申请获得CDE承办受理,2017年9月4日以“具有明显临床价值;重大专项”的理由被CDE纳入优先审评。
结直肠癌是我国乃至世界高发恶性肿瘤,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以化疗为主,多使用联合化疗方案。
一线治疗失败的结直肠癌患者以二线化疗为主,但当前二线标准治疗失败后的患者的后续治疗方案仍然匮乏。
呋喹替尼(Fruquintinib)是一种高选择性的VEGFR长效抑制剂,适应症包括结直肠癌及非小细胞肺癌。
呋喹替尼III期临床研究FRESCO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规模的针对晚期结直肠癌的关键性临床研究。
呋喹替尼有望成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新选择。
FRESCO研究是一项国内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临床研究,FRESCO研究完全达到了试验预设的所有研究终点,呋喹替尼组患者的中位OS为9.30个月,较安慰剂组显著延长2.73个月(P<0.001),降低死亡风险35%(风险比HR=0.65)。
呋喹替尼组较安慰剂组同样显著延长了患者PFS(3.71个月对1.84个月,P<0.001),降低疾病进展风险74%(HR=.26)。
无论既往是否接受过抗VEGF或抗EGFR治疗,呋喹替尼组均能显著获益。同时,呋喹替尼的安全性良好。
总之,呋喹替尼可以成为三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标准治疗之一。
2、仑伐替尼
2017年11月3日,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治疗肝细胞癌的上市申请(JXHS1700042)获得CDE承办受理。
2017年12月被CDE纳入优先审评。
仑伐替尼是一种多靶点激酶抑制剂,可以阻滞肿瘤细胞内包括VEGFR1-3、FGFR1-4、PDGFRα、KIT、RET在内的一系列调节因子。
2015年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用于侵袭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 并于2016年FDA和EMA相继批准仑伐替尼联合依维莫司治疗晚期肾细胞癌。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二大病因,每年可导致近745,000例患者死亡。
据中国肿瘤登记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已居常见恶性肿瘤的第4位,病死率居第3位,其中HCC占85%~90%以上,且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失去手术切除时机。
此外,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持续感染是我国HCC最重要的危险因素,BRIDGE研究显示中国HCC患者中有77%存在HBV感染,同时我国HBV携带者人群基数庞大,更促进了HCC的高发。
过去10年间,一系列分子靶向药物在晚期HCC的研究中遭遇了挫败,然而2017年ASCO大会上,仑伐替尼传来重磅进展,在REFLECT研究中国,仑伐替尼组总生存期非劣效于索拉非尼(13.6个月 vs. 12.3个月,风险比(HR)为0.92,95%置信区间 [CI] = 0.79-1.06),达到研究的主要终点。
同时对于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患者亚群,观察到了更显著的疗效,特别是对于HBV相关肝癌患者,仑伐替尼的总生存期显著优于索拉非尼且安全可控。
REFLECT研究及其中国患者的亚组分析结果表明,仑伐替尼将是全球特别是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可选择的一线治疗的新型靶向药物。
3、安罗替尼
2017年3月16日,自主研发的盐酸安罗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上市申请获得CDE受理,走特殊审批通道,并于4月27日被CDE纳入优先审评,预计将在2018年获批上市。
安罗替尼是一种口服的新型小分子多靶点TKI,可强效抑制VEGFR、PDGFR、FGFR和c-Kit 等多个靶点,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安罗替尼用于晚期NSCLC三线治疗的Ⅲ期研究(ALTER 0303)是一项全国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研究,旨在评价安罗替尼作为晚期NSCLC三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该研究达到主要研究终点及次要研究终点,相比安慰剂组,安罗替尼组OS延长了3.33个月,PFS延长了3.97个月;
在有效率方面,安慰剂组无缓解,安罗替尼组ORR为9.18%,而且DCR也获得显著增加,安罗替尼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80.95%和37.06%。
对于一线、二线治疗失败的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安罗替尼的面世,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线治疗带来突破。
4、奥拉帕利
2017年12月1日,全球首个卵巢癌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Olaparib)在中国递交的上市申请正式获得CDE承办受理。
PARP抑制剂是一种靶向聚ADP核糖聚合酶 (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的癌症疗法。
它是第一种成功利用合成致死 (Synthetic Lethality) 概念获得批准在临床使用的抗癌药物。
它的原理是:携带BRCA1或BRCA2种系基因突变(germline mutation)的癌症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由于BRCA蛋白失活,DNA损伤修复变得非常依赖于PARP,倘若PARP蛋白活性进一步受到抑制,这些细胞分裂时就会产生大量DNA损伤,导致癌细胞死亡。
Olaparib就是这样一个针对PARP的靶向药物,它通过抑制PARP酶活性来杀死肿瘤细胞。
奥拉帕利最早在2014年12月被FDA加速批准,用于四线治疗晚期BRCA+卵巢癌。
2017年7月17日奥拉帕利被FDA批准用于铂类药物治疗产生应答后疾病复发的成人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和原发性腹膜癌患者的二线维持治疗。
2018年1月,FDA批准了奥拉帕利新的适应证,用于治疗携带BRCA突变的HER2-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这是PARP抑制剂首次获批用于治疗乳腺癌。
奥拉帕利成为首个、也是唯一获批能用于卵巢癌领域之外治疗的PARP酶抑制剂。
1.外源性因素
(1)生活习惯 如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与癌症发生密切相关。
约1/3因癌症而死亡的患者与吸烟有关,吸烟是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摄入大量烈性酒可导致口腔、咽喉、食管恶性肿瘤的发生。高能量高脂肪食品可增加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结肠癌的发病率。饮用污染水、吃霉变食物可诱发肝癌、食管癌、胃癌。
(2)环境污染与职业性 空气、饮水、食物的污染均可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已公布的与环境有关的致癌性物质包括:砷、石棉、联苯胺、4-氨基联苯、铬、乙烯雌酚、放射性氡气、煤焦油、矿物油、偶联雌激素等等。
环境中的这些化学的或物理的致癌物通过体表、呼吸和消化道进入人体,诱发癌症。
(3)天然及生物因素 天然因素也可以致癌,例如在一定条件下紫外线可引起皮肤癌。生物因素主要为病毒,其中1/3为DNA病毒,2/3为RNA病毒。
DNA病毒如EB病毒与鼻咽癌、伯基特淋巴瘤有关,人类乳头状病毒感染与宫颈癌有关,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有关。RNA病毒如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与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有关。
此外,细菌、寄生虫、真菌在一定条件下均可致癌,如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有关系,埃及血吸虫病被证实可诱发膀胱癌,黄曲霉菌及其毒素可致肝癌。
(4)慢性刺激与创伤 创伤和局部慢性刺激如烧伤深瘢痕和皮肤慢性溃疡均可能发生癌变等。
(5)医源性因素 如电离辐射,如X线、放射性核素可引起皮肤癌、白血病等;细胞毒药物、激素、砷剂、免疫抑制剂等均有致癌的可能性。
2.内源性因素
(1)遗传因素 真正直接遗传的肿瘤只是少数不常见的肿瘤,遗传因素在大多数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是增加了机体发生肿瘤的倾向性和对致癌因子的易感性,即所谓的遗传易感性,包括染色体不稳定、基因不稳定以及微卫星不稳定。
如家族性结肠腺瘤性息肉者,因存在胚系细胞APC基因突变,40岁以后大部分均有大肠癌变;Brca-1、Brca-2突变与乳腺癌发生相关,发生率达80%以上。
(2)免疫因素 先天性或后天性免疫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如丙种蛋白缺乏症患者易患白血病和淋巴造血系统肿瘤,AIDS(艾滋病)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率明显增高。
但大多数恶性肿瘤发生于免疫机能“正常”的人群,主要原因在于肿瘤能逃脱免疫系统的监视并破坏机体免疫系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3)内分泌因素 体内激素水平异常是肿瘤诱发因素之一,如雌激素和催乳素与乳腺癌有关,生长激素可以刺激癌的发展。
1.癌症的局部表现
(1)肿块 癌细胞恶性增殖所形成的,可用手在体表或深部触摸到。
甲状腺、腮腺或乳腺癌可在皮下较浅部位触摸到。
肿瘤转移到淋巴结,可导致淋巴结肿大,某些表浅淋巴结,如颈部淋巴结和腋窝淋巴结容易触摸到。
至于在身体较深部位的胃癌、胰腺癌等,则要用力按压才可触到。
(2)疼痛 肿瘤的膨胀性生长或破溃、感染等使末梢神经或神经干受刺激或压迫,可出现局部疼痛。
出现疼痛往往提示癌症已进入中、晚期。开始多为隐痛或钝痛,夜间明显。以后逐渐加重,变得难以忍受,昼夜不停,尤以夜间明显。一般止痛药效果差。
(3)溃疡 体表或胃肠道的肿瘤,若生长过快,可因供血不足出现组织坏死或因继发感染而形成溃烂。
如某些乳腺癌可在乳房处出现火山口样或菜花样溃疡,分泌血性分泌物,并发感染时可有恶臭味。
(4)出血 癌组织侵犯血管或癌组织小血管破裂而产生。
如肺癌患者可咯血或痰中带血;胃癌、食管癌、结肠癌则可呕血或便血,泌尿道肿瘤可出现血尿,子宫颈癌可有阴道流血,肝癌破裂可引起腹腔内出血。
(5)梗阻 癌组织迅速生长而造成空腔脏器的梗阻。
当梗阻部位在呼吸道即可发生呼吸困难、肺不张;食管癌梗阻食管则吞咽困难;胆道部位的癌可以阻塞胆总管而发生黄疸;膀胱癌阻塞尿道而出现排尿困难等;胃癌伴幽门梗阻可引起餐后上腹饱胀、呕吐等。
(6)其他 颅内肿瘤可引起视力障碍(压迫视神经)、面瘫(压迫面神经)等多种神经系统症状;骨肿瘤侵犯骨骼可导致骨折;肝癌引起血浆白蛋白减少而致腹水等。
肿瘤转移可以出现相应的症状,如区域淋巴结肿大,肺癌胸膜转移引起的癌性胸水等。
2.全身症状
早期恶性肿瘤多无明显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体重减轻、食欲不振、恶病质、大量出汗(夜间盗汗)、贫血、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
此外,约10%~20%的肿瘤患者在发病前或发病时会产生与转移、消耗无关的全身和系统症状,称肿瘤旁副综合征。
表现为肿瘤热、恶病质、高钙血症、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类癌综合征等。
3.肿瘤的转移
癌细胞可通过直接蔓延、淋巴、血行和种植四种方式转移至临近和远处组织器官。
①直接蔓延为癌细胞浸润性生长所致,与原发灶连续,如直肠癌、子宫颈癌侵犯骨盆壁;
②淋巴道转移多数情况为区域淋巴结转移,但也可出现跳跃式不经区域淋巴结而转移至远处的;
③血行转移为肿瘤细胞经体循环静脉系统、门静脉系统、椎旁静脉系统等播散其他组织器官;
④种植性转移为肿瘤细胞脱落后在体腔或空腔脏器内的转移,最多见的为胃癌种植到盆腔。
1.手术治疗
理论上,若是以手术完全移除肿瘤细胞,癌症是可以被治愈的。对早期或较早期实体肿瘤来说,手术切除仍然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根据手术的目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1)根治性手术 由于恶性肿瘤生长快,表面没有包膜,它和周围正常组织没有明显的界限,局部浸润明显,并可通过淋巴管转移。因此,手术要把肿瘤及其周围一定范围的正常组织和可能受侵犯的淋巴结彻底切除。这种手术适合于肿瘤范围较局限、没有远处转移、体质好的患者。根据切除范围不同分为瘤切除术、广泛切除术、根治术和扩大根治术。
(2)姑息性手术 肿瘤范围较广,已有转移而不能作根治性手术的晚期患者,为减轻痛苦,维持营养和延长生命,可以只切除部分肿瘤或作些减轻症状的手术,如造瘘术、消化道短路等手术。
晚期肿瘤可以做肿瘤的大部切除,降低瘤负荷,为以后的放、化疗或其他治疗奠定基础。如晚期卵巢癌可姑息性切除大部分卵巢肿瘤,化疗后进行二次手术,切除残留病灶,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
(3)诊断性手术 通过不同的手术方式获得肿瘤病理学检查的标本,如穿刺取材或术中切取小块组织等。
对深部的内脏肿物,需要开胸、开腹或开颅检查,术中病理检查证实后,则立即进行治疗性手术。
(4)预防性手术 用于癌前病变,防止其发生恶变或发展成进展期癌,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患者,可以通过预防性结肠切除而获益,因这类患者若不切除结肠,40岁以后约有一半可发展成结肠癌,70岁以后几乎100%发展成结肠癌。
子宫颈严重异性增生时可行子宫颈锥切术,预防宫颈癌的发生。BRCA1和BRCA2有突变的遗传性乳腺癌家族成员,可行双侧乳腺预防性切除。
(5)转移灶的手术 对于单个的肺、肝、骨等转移灶,行切除治疗,仍可争取5年生存率。
如原发性肺癌仅有骨的单个转移病灶,而原发肺癌又可彻底切除者,可同时或先后行原发灶加转移灶的切除手术。
2.化学治疗
是用可以杀死癌细胞的药物治疗癌症。由于癌细胞与正常细胞最大的不同处在于快速的细胞分裂及生长,所以抗癌药物的作用原理通常是借由干扰细胞分裂的机制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譬如抑制DNA复制或是阻止染色体分离。
多数的化疗药物都没有专一性,所以会同时杀死进行细胞分裂的正常组织细胞,因而常伤害需要进行分裂以维持正常功能的健康组织,例如肠黏膜细胞。不过这些组织通常在化疗后也能自行修复。因为有些药品合并使用可获得更好的效果,化学疗法常常同时使用两种或以上的药物,称做“综合化学疗法”,大多数病患的化疗都是使用这样的方式进行。
3.放射线治疗
也称放疗、辐射疗法,是使用辐射线杀死癌细胞,缩小肿瘤。放射治疗可经由体外放射治疗或体内接近放射治疗。
由于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都较正常细胞快,借由辐射线破坏细胞的遗传物质,可阻止细胞生长或分裂,进而控制癌细胞的生长。不过放射治疗的效果仅能局限在接受照射的区域内。
放射治疗的目标则是要尽可能的破坏所有癌细胞,同时尽量减少对邻近健康组织的影响。虽然辐射线照射对癌细胞和正常细胞都会造成损伤,但大多数正常细胞可从放射治疗的伤害中恢复。
4.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从90年代后期开始在治疗某些类型癌症上得到明显的效果,与化疗一样可以有效治疗癌症,但是副作用与化疗相较之下减少许多。
在目前也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
这项治疗的原理是使用具有特异性对抗癌细胞的不正常或失调蛋白质的小分子,例如,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治疗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但耐药基因的出现是目前阻碍进一步提高疗效的主要障碍。
5.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是利用人体内的免疫机制来对抗肿瘤细胞。
已经有许多对抗癌症的免疫疗法在研究中。
目前较有进展的就是癌症疫苗疗法和单克隆抗体疗法,而免疫细胞疗法则是最近这几年最新发展的治疗技术。
6.中医中药治疗
配合手术、放化疗可以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促进患者恢复,增强对放化疗的耐受力。
7.基因治疗
通过外源基因导入人体以纠正基因缺陷的方法,目前,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的概念已从纠正基因缺陷扩大到将外源基因导入人体,最终达到直接或间接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
8.内分泌治疗
某些肿瘤的发生和生长,是与体内激素有密切关系的,因此可以通过改变内分泌状况来进行治疗。
如性激素可以用于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的姑息治疗。
9.高温治疗
近10余年来发展的微波热疗技术、超声聚焦及射频技术等,是利用局部高温使癌细胞受热坏死,较少伤及正常组织,简便、安全。
10.激光治疗
利用激光的能力密度高、平行性好、定位准确等优点,经适度聚焦后对病灶做无血切除术。
11.冷冻治疗
冷冻时细胞内外形成冰晶,造成癌细胞损伤。
可用于体表肿瘤或内脏肿瘤。
标签:癌症,新药,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