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了解一个人,只需要多接触,现在一个人的了解,只要通过接触和看对方的朋友圈,才能做到一个人的品性如何。最近,杭州刘某只因在微信朋友圈中发了几次针对某公司的内容,结果被告了。
刘某是B公司的发起人、法定代表人。2014年11月6日,某知名电力系统A公司对B公司进行增资,成为了B公司的大股东。在B公司的运营过程中,刘某与A公司产生了纠纷。2015年7月19日,B公司作出董事会决议,同意刘某辞去总经理职务。2016年4月27日,决议解散公司并进行清算。B公司解散前后,刘某多次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A公司自投资B公司之日起,就开始了整垮B公司的计划”,以及包含“黑心企业”、“强盗公司”、“黑心狠毒,诓骗、抢劫、掠夺”等侮辱性字眼的言论辱骂A公司及相关人员,并声称将撰写一篇纪实文学,揭露A公司的种种恶行,并将引子、框架及相关人物(实名)介绍在朋友圈中发布。
之后,刘某被A公司起诉名誉侵权。法庭调查当天刘某的微信朋友圈有三百余人。法院认为,虽然在朋友圈中发布的内容仅微信好友可见,但好友可以通过分享、转发、口耳相传的方式,迅速扩大影响范围。鉴于刘某已经将朋友圈发布的上述内容设置为隐私照片,已经事实上停止了对A公司的侵权行为。法院遂作出上述判决。宣判后,双方都未提起上诉。杭州上城法院近日作出判决:刘某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在其微信朋友圈中,连续五日发表致歉声明。
标签:朋友圈,发错,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