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君亲师,为中国儒家祭祀的对象陵岁,多设一天地君亲师牌位或条幅供奉于中堂。为古代祭天地、祭祖、祭圣贤等民间祭祀的综合,也是传统敬天法祖、孝亲顺长、忠君爱国、尊师重教的价值观念取向。
“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东汉时期,在《太平经》中就出现了形式整齐的“天地君父师”的说法。北宋初期,“天地君亲师”的表达方式已经正式出现。明朝后期以来,崇奉“天地君亲师”在民间广为流行,把它作为祭祀对象也已经比较普遍。
清雍正初年,第一次以帝王和国家的名义,确定“天地君亲师”的次序,并对其意义进行了诠释,特别突出了‘师’的地位和作用。从此,“天地君亲师”就成为风行全国的祭祀对象。
扩展资料:
旧时人家的中堂里,常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是表示追念本源,庆幸生命的延续,感恩怀德,并且要勉力去报答。“天地君亲师”,实是代表了人的三种本源:
一、生命之本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天生地养,万物成长。天地孕育一切生命,天地是一切生命的主宰。古老的天地信仰,让人们崇拜天地,敬畏天地。天地,生命之本。
二、政教之本
君,即君主。师,即老师。人都有各种欲望,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一般而言,人的生存需要社会组织,为使这个组织脱离混乱,走向和谐,君、师们便约定出一些规则出来。
教以做人的道理:君仁臣忠,父清散慈子孝,兄友弟恭,以及夫妇、朋友之间爱敬和诚信。君师,政教之本。
三、家族之本
“天地君亲师”中,“亲”是祖先的意思。祖宗崇拜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比如近代考古发掘出的刻有卜辞的商代甲骨,大多数的卜问都是有关一年对先公先王的祭祀,这种祖先祭典非常频繁而有规律,每一年中的定期祭祀多达三百六十次。
商代人甚至把一年称为一“祀”,即一个祭祀祖先的周期即为一年。传统中国是农业国家,人们靠土地生活,而土地是不会挪动的。在这种经济基础上形成了典型的世代居住在答汪氏同一块土地上的家族制度。家族制度使祖宗崇拜成为一种普遍而深刻的信仰。祖先,是家族的本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地君亲师
标签:亲师,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