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林海雪原》的影响,笔者儿时常与小伙伴“对暗号”:“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然而,当时年龄尚幼,搞不懂这些暗语的真实含义。
今天,笔者便带大家回到旧社会的白山黑水,让我们共同领略百年前东北地区另类的“黑话文化”。
明清时期,东北地区尚未得到全面开发,所以,东北山区尚属“山高皇帝远”的无法地带。由于物产丰饶,民风彪悍,所以,山区中涌现了不少以没本生意为生的强盗。民国时期,军阀割据,所以,东北地区的土匪“事业”愈发兴盛。因地域不同,这些东北强盗又被老百姓称作胡子、响马。
时至今日,若在上了年纪的东北老人面前提起“胡子”,这些见多识广的老人家定会坐下来侃侃而谈,为你讲述东北山林里的传奇故事。
说起军阀时期东北势力最大的强盗头子,莫过于张作霖了。
早年张作霖只是个混迹于山林的小喽啰,不过他天生有一副机灵的头脑,以及狠辣的手段,这些潜质使张作霖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靠周旋于各大军阀、外国人之间,逐渐跻身民国军阀的行列,成为手握三十万大军的奉天大帅。当然,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虽张作霖早年曾做过打家劫舍的买卖,但他守护国土、开发东北的功劳是不容忽视的。
那么,民国时期的东北土匪是如何崛起的呢?
清逊帝被逼退位后,刚刚结束了两千年封建王朝的国家时局不稳,以至于,军阀割据,四方扰攘。自日本人入主关外,直到日军全面投降,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东北地区的局面十分混乱。当时的社会相当紊乱,没有任何势力能够控制住东北地区的局面,以至于民间的胡子愈发猖獗。
据统计,胡子最鼎盛的时期,东北一百五十四个县城(旗)里,起码有三分之一被土匪势力渗透,成为强盗的根据地。在民间小说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土匪仗义疏财、杀富济贫的故事。殊不知,这种情况实属凤毛麟角。绝大多数响马,都是见钱眼开的家伙。
在当时,东北百姓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有钱的怕绑,有姑娘的怕抢,走路的怕劫,出门的怕攮。”就像是电影里的那句台词一样,东北地区的老百姓出了家门,吃着火锅唱着歌,突然就被土匪给劫了,连一点征兆都没有。从老一辈人的描述中可知,这些土匪的行径比之日寇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往往会因为粮食和钱财对同胞挥舞屠刀。
一些规模较小的土匪窝,拦在大路上劫掠往来的行人;
一些规模较大的山寨,则会倾巢出动劫掠农村甚至小镇。
若老百姓不加以反抗还好,但凡无辜群众作出反抗,土匪动辄便要杀鸡儆猴,甚至屠村屠镇,连老幼妇孺都不放过。
新中国成立后,看到了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东北百姓,出于稳固东北根据地、稳定社会治安、保护群众的角度考虑,我军开始对东北地区的土匪武装进行清剿。《林海雪原》的故事,讲的就是我军战士深入老林,与盘踞在山林深处的土匪们斗智斗勇,最终取得胜利的剿匪战役。在《林海雪原》中,奇袭奶头山、智取威虎山等故事脍炙人口,令人大呼过瘾。
在这些故事里,我们时常会看到土匪们操着一口晦涩难懂的“暗语”,也就是“东北黑话”。在我国的地方文化中,东北文化素以幽默和接地气著称。
可以说,“东北黑话”是东北地区最具“黑色幽默”的文化产物:
“枪是梗,弹是花,一无姓来二无家;走着吃打着花,江湖路上是一家”、“一座玲珑塔,面向青山背靠沙,地上有的是米,唔呀有根底。”
这些黑话,就像是极具东北特色的“Rap”一样,还有几分“贯口”的意思。如果没有背后杀人越货的本质,恐怕这些诙谐的暗语亦会被收录到我国的传统文化名录中。在《智取威虎山》一折里,孤胆英雄杨子荣深入土匪窝,与土匪说的那段对白,可谓相当经典。
那么,这段黑话背后的含义又是怎样的呢?
“天王盖地虎!”土匪见杨子荣来者不善,是以用这句话来个下马威,其意为:“你小子胆子不小,竟敢跑到山上气你爷爷。”
杨子荣则以“宝塔镇河妖”做出回应,这句话的意思则是:“绝无此意,否则让我掉进河沟里淹死!”
土匪窝里勾心斗角,所以,土匪不敢相信杨子荣的来路,于是,便继续做出试探:“野鸡闷头钻,哪能上天王山!”这句话言下之意,就是你小子是冒充成野鸡的凤凰,来路不正。
杨子荣辩解道:“地上有的是米,喂呀,有根底!”就是说有证据证明自己绝不是“水线子”(间谍),是正牌的土匪。
见杨子荣对黑话“门清”(了若指掌),土匪便开始盘问他的来历:“拜见过阿妈啦?”这是在问杨子荣,有没有结拜的土匪头子。
这次杨子荣卖了个关子,欲擒故纵道:“他房上没瓦,非否非,否非否!”这就是在说与他对话的土匪级别不够,没到正堂自己不会轻易地说出来路,也就是求见土匪头子的意思。
于是乎,土匪最后试探道:“么哈么哈?”询问杨子荣曾在哪座山头做事。
杨子荣说道:“正晌午说话,谁还没有家?”意为许大马棒的山头。
这一番对话之后,土匪终于认同了杨子荣的身份,来到座山雕面前说了句“好叭哒”,意思是杨子荣这家伙绝对是“内行人”,不是奸细。
杨子荣闯过了这一关,所以,就有了与座山雕面对面的机会。
从这个桥段中我们可以看出,近代的东北土匪绝不是一般人能做得来的,起码要进行黑话、把式和枪法的“系统化训练”,其中,黑话是最重要的一门必修课。如果“黑话”不及格,搞不懂土匪窝里的规矩,没准就会被行里人“插了”(就是捅死的意思)。
打个比方来说,两个土匪在山上偶遇,见了面自不能像普通老百姓一样问一句“吃了吗”,而是要进行黑话的较量。先问话的那个,往往会中规中矩地说声:“你是谁?”倘若对方回答了一句:“我是我!”那便相当于主动承认自己是土匪。
既然两人是同行,就没必要相互提防,所以,要向对方表达善意:“压着腕!”意思是我有一把手枪,可并没有瞄着你的脑袋。对方若心领神会,就会答一声“闭着火”,意思是我的枪里虽有子弹,但还没有上膛。这样一来,两个山里来的土匪便完成了“盘道”,起码不会因身份不明而打起来。
当然,如果一方不熟悉这套黑话,便会被对面认作老百姓,自免不了一番劫掠。
黑话中的不少暗语是比较接地气的,单从字面上我们就能揣摩出里面的含义。
例如,“要一碗海”或“搬一碗浆子”的意思就是来碗酒水;
“换一身叶子”的意思就是换套行头;
“报个蔓”或“亮个腕”无疑是“盘道”的开场白,让对方说出姓名和来路。
想要投奔某个山头,不能直接说投靠,要以“挂柱”来指代入伙。所谓“拔香头”,就是与原来的山寨分道扬镳。土匪在看到漂亮且身材好的姑娘时,往往会评价其“盘亮条顺”。
实际上,“黑话文化”远不止暗语这么简单,还有许多令外行人一头雾水的规矩和动作。例如,“叫棍”就是一种暗号,一方用木棍敲击三下,作为回应另一方也要用木棍敲击三下,双方在不知不觉间就已完成了信息的传递。
在当时的东北山林里,除了土匪遍地外,还有不少黑店。
这些黑店,就像是《水浒传》中孙二娘开设的酒家一样,虽不至于做人肉包子,但用蒙汗药把行人放翻的把戏却是每天都在上演。土匪打家劫舍,赚了钱后难免要到酒店里享受一番,倘若他们来到了“行内人”开设的黑店,便会遵循一套特殊的规矩,免遭黑店的荼毒。
一般来说,黑店老板若看见客人帽檐朝天,便知道这伙人只是在店里吃个便饭;若客人的帽檐朝下,就是要在这里住一宿的意思。显然,这套规矩就是在告诉黑店老板,我是“道上的朋友”,属于“自己人”,别误伤了“友军”。
《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其原型便是剿匪英雄杨宗贵。
这位山东大汉在加入剿匪小分队后,向土匪学习了这套黑话,并靠这项本事顺利打入敌军内部。遗憾的是,在一次剿匪的斗争中,杨宗贵因手枪撞针失灵,牺牲在敌人的子弹下,没能看到东北强盗被剿灭的那天。
时至今日,当我们戏说那些林中黑话的同时,亦要缅怀那些奋斗在剿匪前线上的英雄,正是他们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为东北地区换来了繁荣昌盛。
参考资料:
【《林海雪原》、《东北土匪》】
标签:土匪,黑话,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