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田门外之变是发生于日本安政七年三月三日 的一起政治暗杀事件,不满幕府大老兼彦根藩藩主井伊直弼的水户藩激进浪士,于江户城樱田门外突袭准备进城的井伊直弼队伍,井伊直弼当场惨死。
樱田门外之变是发生于日本安政七年三月三日 的一起政治暗杀事件,不满幕府大老兼彦根藩藩主井伊直弼的水户藩激进浪士,于江户城樱田门外突袭准备进城的井伊直弼队伍,井伊直弼当场惨死。
背景
自黑船来航后,主张开国的彦根藩主井伊直弼与主张攘夷的水户藩主德川齐昭对立日深,之后又为了十四代将军的继承人问题各自形成对立派系,政争的结果由井伊直弼胜出,安政五年(1858年)井伊直弼出任幕府大老,不但独断地与美国签订《日美友好通商条约》以遂开国理念,第十四代将军也成功地由其派系所拥立的德川庆福接任。
翌年(1859年)德川齐昭发动反攻,联合越前藩主松平庆永、尾张藩主德川庆恕及自己的儿子一桥家当主一桥庆喜闯入江户城质问井伊直弼,结果因为这种过于无礼的行为反遭井伊直弼下达永久退隐的处分。之后井伊直弼决定全力镇压反对势力,大举逮捕水户藩及攘夷派的志士,并以严刑论处,酿成安政大狱,一时间风声鹤唳,尤其水户藩士的积怨已濒临界,有些谋画暗杀的激进藩士为免连累本藩而事先脱藩变成浪士,反扑活动暗潮汹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樱田门外之变是发生于日本安政七年三月三日 的一起政治暗杀事件,不满幕府大老兼彦根藩藩主井伊直弼的水户藩激进浪士,于江户城樱田门外突袭准备进城的井伊直弼队伍,井伊直弼当场惨死。
暗杀
安政七年三月三日(1860年3月24日),这天是上巳之日,也是驻居在江户的大名固定要进城谒拜的日子,以水户藩浪士为主的暗杀集团决定于今日起事。
天寒未明,路上积雪处处,主集团由东海道品川宿(今东京都品川区)出发,经过大木户后在札之辻转向,途经网坂(今东京都港区的庆应义塾大学附近)、神明坂、中之桥,接着穿过樱田通,在爱宕山的爱宕神社与次集团会合,此时共计有水户浪士17人、萨摩浪士1人,后世合称“樱田十八士”。由于井伊直弼的宅邸在樱田门附近,樱田门为井伊直弼进城的必经之路,所以暗杀集团便埋伏在樱田门附近等候。
上午9时许,井伊家开门,约60人的护卫队伍围绕着井伊直弼的大轿出来。暗杀团的森五六郎手持诉状,伪装成拦轿喊冤的样子迅速接近井伊的队伍,在与井伊家护卫纠缠之际,冷不防地拔刀砍杀井伊的护卫,其他护卫见状蜂拥上前,此时暗杀团的黑泽忠三郎以手枪向井伊直弼的轿子开枪,贯穿轿子,射中井伊直弼的腰部与大腿。这枪响同时也是暗杀团发动总攻击的暗号,四面埋伏的暗杀份子纷纷突袭井伊队伍。
井伊的护卫虽有人数上的优势,但因措手不及而招架不住。暗杀团的稻田重藏首先攻入井伊直弼的轿子附近,但遭井伊家护卫砍死。随后唯一的萨摩藩浪士有村次左卫门成功击倒轿旁的护卫,一把将井伊直弼由轿中拖出斩首,与广冈子之次郎一同带着井伊的首级突围,但先后被砍成重伤,最后朝向日比谷门方向逃逸。有村次左卫门在若年寄远藤但马守的宅邸前切腹自尽,广冈子之次郎则在姬路酒井家前切腹。暗杀团中同样因重伤而切腹自杀的尚有山口辰之介及鲤渊要人。
死伤者和处分
袭击者中、最初接近座轿的稲田重蔵被河西斩倒后立刻死亡。有村次左卫门,广冈小之次郎、山口辰之介、鲤渊要人等在彦根藩士的拼死反击之下负重伤、到其他藩邸自首后自刃。除此之外的要么自首要么被捕后被杀或死于狱中。只有増子金八和海后磋矶之介潜伏到明治年代活了下来。
井伊家除了井伊直弼另有8人死亡(当场死亡4人、伤重死亡4人)、13人负伤。死亡者准许保留武士名分、作为担当直弼护卫失败的责任,2年后1862年(文久2年)下达了对幸存者的处分决定。草刈锹五郎等重伤者减俸、流放到藩领的下野国佐野面壁。轻伤者全部切腹、无伤者和轿夫一律斩首、除去武士名分。处分不光涉及本人还连带亲族、对幕府家臣是很大的警示。
结果
暗杀团事成后各自散逃,8人带伤向官府自首,2人于逃亡途中被捕,1人于逃亡两年后自杀,只有2人在逃亡后得享余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井伊直弼(いい なおすけ;1815年11月29日 - 1860年3月24日) 是日本的近江彦根藩主、江户幕府末期的大老。1850年(嘉永3年)其兄死亡而继任彦根藩主。围绕第十三代将军德川家定的继嗣问题,他作为谱代大名"溜间"值班室的代表,拥立与将军血缘相近的纪州藩主德川庆福(后改称德川家茂,此派称南纪派)。另一派是主张限制幕府独裁、实行强藩合议制的家门和外样大名,他们推举当时以英明著称的一桥庆喜(称一桥派)。两派发生对立。直弼于1858年(安政5年)4月就任大老后立即决定庆福继嗣,并且不待天皇同意就签订《日美友好通商条约》等安政五国条约。由此引起尊攘运动,他则利用安政大狱镇压反对派。但是,对大狱抱有反感的水户、萨摩的浪人们于1860年(万延元年)3月3日,在直弼入朝理事途经樱田门外时将其暗杀。
樱田门事变
安政大狱发生以后,愈发激起反对派(尊王攘夷派)的愤怒,使以前酝酿中的除奸计划迅速具体化,最后促成行刺大老井伊直弼的壮举。志士高桥多一郎、金子孙二郎、关铁之介等水户藩激进派领袖先后潜人江户,准备先杀死井伊直弼,再烧掉横滨外国人的商馆,然后等待萨摩藩3000人马进京,东西呼应,一举推翻幕府。于是参加除奸计划的志士陆续赶到江户。
万延元年(1860年)3月1日,金子孙二郎、木村权之卫门、斋藤监物、稻田重藏、佐藤铁三郎、关铁之介和有村雄助等,在日本桥西岸的"一料亭"汇合,商议行刺井伊直弼的方案。即乘3月3日的上巳佳节井伊大老在樱田门外登城时袭击,以四五人为一组,靠近大老的队伍,先使先头队伍混乱而迫近大老,然后下手,誓必取其首级。行刺时如受重伤即自杀,或到老中家自首,其他人全部潜行京都,在当地参加义举。晚上,关铁之介、木村权之卫门、野村伊之介、佐野竹之介等19个同志在品川的酒楼"相模屋"设宴诀别。
此时井伊家的近卫家臣已有充分的戒心,矢田藩主松平信和到外樱田邸宅拜见直弼,评述水户藩的形势,劝告立即辞去大老职务,否则性命难保。直弼谢绝他的忠告,深深感到迫于国家形势,不能计较个人安危,便回答说:"人各有天命,刺客果要杀我,纵然如何戒心也有隙可乘。"松平信和最后告诫要增加卫士,但直弼没有如此做,因为卫士的人数是幕府规定的,不能随便增加。
遇刺被杀
万延元年(1860年)3月3日那天,从早晨起就下雪了,这在春季是少有的天气。当天井伊直弼登城是为了陈述上巳佳节的祝贺词。上午9点,直弼在60多人武装部队的护卫下,从外樱田的邸宅出发,当队伍经过外樱田门外的杆筑藩邸门前的时候,突然有一群人拦轿告状。其中有一人拿着诉状,供头日下部三郎右卫门和供目付泽村军六正要接近拿状纸的人,不料日下部三郎右卫门额上中了一刀倒下,泽村也战死。在此稍前,另外一群志士袭击枪付加田九郎太,要想夺枪。卫士们因前卫被袭,要想离开轿子上前防卫。正在此时,一声枪响,一大群人从道路两边一齐向轿子冲过来,供目付何西忠左卫门奋战而死,其他卫士有的受伤,有的逃走。
有一名志士乘轿边无人阻挡,挥刀向轿中刺去,接着就打开轿门将大老直弼拖出来,一刀取下首级,疾呼一声,向日比谷门而去。此时小河原秀之远负伤昏倒在地,被志士的呼声唤醒,发觉主君的首级已被取走,立即追上前去。追至长州藩邸前面,从背后向那志士砍去,将他砍伤,自己却被那志士返身过来再次砍倒。原来取下直弼首级的是萨州脱藩志士有村次左卫门,他被小河原砍中以后伤势甚重,自知性命难保,在辰之口的若年寄远藤风统邸宅前放下直弼的首级,切腹而死。据一般说法,打手枪的是现场总指挥关铁之介。
这次事件史称"樱田门事变",井伊家的卫士被当场打死的有河西忠左卫门、泽村军六、加田九郎太、水田太郎兵卫四人,重伤后死的有日下部三郎右卫门、小河原秀之远、岩崎德之进、越石源次郎四人,其他负伤的有十多人。参加行刺大老的志土有水户藩脱藩士关铁之介、稻田重藏、山口辰之介、鲤渊要人、广冈子之次郎、黑泽忠三郎、佐野竹之介、杉山孙一郎、冈部三十部、广木松之介、增子金八、斋藤监物、莲田市五郎、森五六郎、森山繁之介、大关和七郎、海后磋矾之介,以及萨州藩的有村次左卫门,共18人。
三月晦日,免去直弼的大老职务。闰三月晦日,井伊家发丧。4月9日从外樱田的井伊邸宅出棺,10月葬于茬原郡世田谷村的菩提寺豪德院,说号为宗观院柳晓觉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2010年10月,日本东映电影公司拍摄的《樱田门外之变》上映。影片以艺术的方式再现了日本历史转折时期血腥和惊心的一幕:农历1860年3月3日,18名“草莽武士”刺杀江户幕府大老井伊直弼。影片主题曲《沉睡在雪中的悲伤》由旅日藏族歌手阿兰演唱,旋律凄婉,歌词哀婉,将日本文化的“物哀”特质演绎得淋漓尽致。如果这部电影今年上映,将更有意义。因为,今年是明治维新150周年,日本史学界认为,“樱田门外之变是明治维新的导火索”。
回顾这段历史,一个发人思考的问题是:流血事件不值得欣赏,暗杀行为不值得赞颂。但是,当有些人认为流血和暗杀能拯救国家和民族危亡时,当他们的热血和生命化作《沉睡在雪中的悲伤》时,简单地褒贬,是否比皑皑白雪更加苍白?
在鲜血溅落白雪的激烈拼杀中,获知当时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后人未必只能猜想。因为,借助相关史料,我们有可能“穿越”历史,身临其境般领略那场震撼历史的事变是如何发生和展开的——
农历1860年3月2日(公历3月24日),20多个武士汇聚在江户品川一家叫“相模屋”的酒楼,举行秘密会议。待众人坐定,会议主持者、水户藩尊皇攘夷派领袖金子孙二郎开口了:“诸位,明天是上巳节(驱邪避恶的节日),各藩大名都将登上江户城,井伊直弼必然参加。他的行列离开府邸后,必然会经过樱田门并沿护城河行进,我们就在那里动手。不过,由于各藩都加强了控制,原先计划50人参加这次行动,现在能够参加这次行动的,只有水户藩17人和萨摩藩的有村次左卫门,而井伊直弼有60名侍卫。但是,如果明天不动手,天机恐怕会泄露。所以,成败就在明天!”随后,金子孙二郎宣布,由水户藩士关铁之介指挥整个刺杀行动。关铁之介当即进行了部署。历史证明,整个事变进程完全没有超出关铁之介的预料。双方配合如此“默契”,仿佛事先一起进行过认真“排练”。
3月3日凌晨,漫天飞雪。在60名侍卫(大名侍卫人数有明确规定)前后护卫下,井伊直弼的行列出了府邸。行至樱田门外,奉命行事的森五六郎佯装拦轿告状,冲上前去大叫:“报!报!”见此情状,井伊直弼手下专门处理此类事务的“供头”日下部三郎右卫门跑到森五六郎跟前。但是,未待他问明究竟,已被森五六郎挥刀砍翻。见有刺客,侍卫一拥而上。
“果然不出所料!”原来,关铁之介早有部署:当森五六郎拦轿告状、砍倒前边的侍卫后,所有侍卫必然注意前方,井伊直弼轿旁的警卫将会松弛。此时,同样奉命行事的黑泽忠三郎,举起手枪向井伊直弼的坐轿射击。子弹洞穿轿子,击中井伊直弼的大腿。枪声是向全体人员发出的信号:“动手!”顷刻,埋伏在两侧的武士一拥而上,挥刀向井伊直弼的侍卫砍去。侍卫们有的未及拔刀出鞘便成新鬼。激战中,稻田重藏将刀刺入轿内,有村次左卫门随即将井伊直弼从轿中拖出,挥刀砍下他的首级。眼见大功告成,有村提着首级欢呼:“取到首级了!”主公首级被取,侍卫们纷纷停止了搏杀——按照日本武家“规矩”,主公被杀,可以不必再战。
此次刺杀行动,“樱田18士”或阵亡,或自刃,或自首后被杀,或死于狱中,只有増子金八和海后磋矶之介2人隐姓埋名,活到明治年代。井伊直弼的60名侍卫死亡8人、负伤13人。死亡者获准保留武士名分,重伤者减俸和流放,轻伤者切腹,无伤者和轿夫全部斩首并剥夺武士名分。
刺杀行动完成后,“草莽武士”发布了《斩奸旨趣书》,宣称他们是“代天诛戮”,因为井伊直弼“党同伐异,残害忠良,构筑大狱,目无朝廷”。但这些场面话背后,真正非杀井伊直弼的原因是什么呢?那就是,由“将军继嗣”引发的矛盾,最终使对立双方势不两立。
1853年6月22日,德川家定继任第13代将军。他当时已是而立之年,但自小体弱多病,没有子嗣。因此,幕府决定早日为他择定继任者。按照规定,宗家无后,将军继任者只能在“御三家”和“御三卿”中产生。所谓“御三家”,是按照德川幕府初代将军德川家康定下的规矩,若宗家没有将军继任者,则从他第9个儿子德川义直、第10个儿子德川赖宣、第11个儿子德川赖房任藩主的尾张、纪伊、水户三藩的后嗣中选择1人过继给将军当养子,日后接任将军。所谓“御三卿”,是第8代将军德川吉宗规定,他的第2个儿子德川宗武、第4个儿子德川宗尹的后代也可继嗣将军。之后,第9代将军德川家重规定,他的第2个儿子德川重好的后嗣也可继任将军。和“御三家”以藩的名字命名不同,这三家均取离其府邸最近的江户城门的名称命名,分别称田安家、一桥家、清水家。由于三家“当主”(家长)的位阶都是“从三位”,相当于“卿”,所以合称“御三卿”。
当时,适合继任将军的有两位:一位是“御三家”纪州藩主德川齐顺的长子、8岁的德川家福,另一位是“御三卿”一桥家的一桥庆喜。一桥庆喜是水户藩主德川齐昭的第七子,因过继给一桥家而改姓,时年17岁。推举德川家福一派被称为“南纪派”,推举一桥庆喜一派被称为“一桥派”。
1858年4月23日,“南纪派”的彦根藩藩主井伊直弼被任命为幕府政事总裁――大老。井伊直弼执政后,党同伐异,任人唯亲,令“一桥派”忍无可忍。于是,一桥庆喜、德川齐昭、水户藩藩主德川庆笃、尾张藩藩主德川庆胜、福井藩藩主松平庆永相继登上江户城,向幕府“讨说法”。想必他们被气昏了头,须知这么做是犯法的!因为,根据《武家诸法度》,什么时候能够登江户城是有严格规定的,该来不来和不请自来,都属于犯法。既然犯法,井伊直弼岂会不予追究?于是,井伊直弼令德川齐昭“永久蛰居”( 一辈子待家里不许外出),一桥庆喜、德川庆笃等 “谨慎”(禁闭家中思过,白天不得开门)。
但双方冲突远未结束。
1858年在日本历史上是划时代的年份。这一年日本和美国签署了《日美友好通商条约》,之后又同荷兰、俄国、英国、法国签署了同样条约,史称“安政五国条约”,日本“锁国时代”正式宣告结束。这一年也是天皇政治权力开始超越将军,日本迎来所谓“幕末的京都时代”的元年。
1858年6月19日,由井伊直弼授意,幕府代表井上清直和美方代表哈里斯签署了《日美友好通商条约》。井伊直弼妄自尊大,恣意破坏规矩:签约事先未获天皇敕许,属于“無断調印”(擅自签约)。把柄在握,岂能放过? 6月27日,一桥庆喜等人将幕府“擅自签约”的消息通过“宿继奉书”(驿站和驿站间“马不停蹄”传送)急报朝廷。“居然目中无朕”!孝明天皇闻讯极为震怒。但是,井伊直弼并不示弱,仍一意孤行。7月,德川家定去世,13岁的德川家福正式继任将军,改名德川家茂,“田安家当主”德川庆赖担任“后见”(将军辅佐)。
这边朝廷方面继续发起“攻击”。8月5日,孝明天皇敕令关白九条尚忠对幕府的“横道”组织“评议”,并根据评议内容拟定敕谕发往幕府,特别对“擅自签约”进行严厉谴责。同时,孝明天皇还向水户藩下了一道密敕。这道没有经过幕府、直接由天皇向水户藩主德川庆笃发出的密敕,史称“戊午密敕”(1858年是农历戊午年)。孝明天皇之所以将这道密敕发给水户藩,主要因为水户藩是老牌尊皇藩,值得信赖和依靠,而且水户藩是“一桥派”主力。
8月16日,“戊午密敕”送达水户藩邸。密敕要求水户藩及“御三家”联合各藩同幕府合作(实为分割幕府权力),同时促成朝廷和幕府联合,敦促幕府加速“攘夷”进程。密敕还有一项内容仅对水户藩下达、不向各藩公布:除掉井伊直弼。
孝明天皇在发出密敕前,故意抽调涉及除掉井伊直弼的“关键内容”,交给他早知道一直与幕府暗通款曲的“关白”九条尚忠过目。九条尚忠不知是计,将天皇这一举动暗中透露给幕府。幕府的反映,即刻令九条尚忠的行径败露。1858年9月2日,九条尚忠被迫辞去关白一职。
面对朝廷咄咄逼人的态势,幕府开始展开猛烈反击。根据幕府律法,水户藩属于幕府的臣属,越过幕府私自接受天皇的诏书,属于藐视幕府权威,当予以严惩。井伊直弼派幕府“老中”间部诠胜等人率领军队前往京都,将参与传递密敕的大纳言万里小路、水户藩家臣鹈饲父子等人逮捕。经过连夜突击审问和严刑拷打,“案犯”承认了所犯“罪行”并供出了同党。于是,井伊直弼立即展开严厉镇压,将近百名涉案者抓捕,许多涉案的名士和水户藩家臣被处决或勒令切腹。这场恐怖镇压,自1858年后半年一直持续到1959年年中,史称“安政大狱”。著名思想家吉田松阴因涉嫌企图刺杀老中间部诠胜,被处于极刑。他临死前留下的绝笔成为“尊皇”的绝唱:“吾今为国死,死不负亲君,悠悠天地事,鉴照在明神。”
井伊直弼为何对涉案者痛下杀手?事后,他和第十三代将军德川家定的夫人天璋院(笃姬)的一顿对话,耐人寻味。一天,天璋院邀请井伊直弼到大奥喝茶。席间,她问井伊直弼为何如此凶狠,语气中不乏责备。井伊直弼反问道:“夫人,如今‘攘夷’,将外国人全部赶出日本,您认为真的可行吗?”天璋院语塞:“这个……不可行吧?”井伊直弼继续说道:“您说得很对。日本如今唯有和世界充分接触并融入这个世界,才有出路,否则只有死路一条。可那些想杀掉在下的人,打着‘攘夷’的旗号,对和外国签署条约进行抨击。可是,他们真正目的是什么,夫人您了解吗?”天璋院摇了摇头。“他们迎合圣上的想法,最终目的无非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名声。我所以使出如此手段,是为了守护国家。夫人,您以为我不想和大家和睦相处?可现如今我同他们能和睦相处吗?为了从西洋列强手里爱护这个国家,必须要采取一些非常手段,即便因此招人怨恨,我也别无选择。因为,这是我井伊直弼作为大老的职责。”一番“爱国”论调令天璋院无言以对。
然而,井伊直弼真的是“爱护国家”吗?还是爱护幕府政权?
为了“保护这个国家”,1859年正月,由井伊直弼操控的幕府要求天皇颁发收回密敕的诏书。孝明天皇被迫妥协。12月15日,井伊直弼命令水户藩主德川庆笃3天内尊旨执行,将密敕转交幕府。
实际上,水户藩也不是铁板一块。自从德川齐昭推行幕政改革,藩中武士就分裂为两派,一派被称为“天狗党”,另一派被称为“诸生党”。“天狗党”属于改革派,支持德川齐昭和德川庆笃父子进行藩政改革,赞同“尊皇攘夷”,反对将密敕交给幕府。“诸生党”属于保守派,大多出身门阀。两派势力随德川齐昭父子政治生涯的起落而消长。随着“戊午密敕”败露,幕府发起反击,保守的“诸生党”势力逐渐占据优势。但是,井伊直弼的独断横行,令天狗党时时感到危机的临近,他们不甘坐以待毙。于是,“天狗党”的金子孙二郎、关铁之介等经过周密谋划,发动了那场刺杀井伊直弼的行动——“樱田门外之变”。
井伊直弼被刺后,接掌幕政的“老中”安藤信睦忌惮草莽武士的恐怖,不得不改变此前和朝廷抗衡的强硬方针,转而鼓吹公家(朝廷)和武家(幕府)亲睦的“公武合体”论,积极撮合都只有13岁的孝明天皇的妹妹和宫与将军德川家茂成婚。为了不让幕府借助朝廷苟延残喘,倒幕派武士再次采取恐怖行动,演绎了刺杀安藤信睦的“坂下门之变”——
1862年1月15日下午5时,安藤信睦的行列走出位于江户西丸的府邸。在到达坂下门外时,一名刺客佯装“上访”,走近安藤信睦的轿子,突然用短枪向内射击。随后,6名刺客与安藤信睦的侍卫展开激战,因寡不敌众,被全部斩杀。受到惊吓的安藤信睦幸免于难,只是被刺客平山兵介砍伤了一只手。
同年3月11日,孝明天皇的妹妹和宫与德川家茂举行了婚礼。但是,幕府气数已尽,“公武合体”充其量只是让幕府苟延残喘,而长州藩(山口县)、萨摩藩(鹿儿岛县)这两个高举“尊皇攘夷”大旗的“外样”雄藩,在土佐藩乡士坂本龙马的斡旋下建立了“萨长联盟”,开始全面实施进入“中央”、取幕府而代之的计划。面对各方压力,幕府不得不妥协,于1862年4月25日解除了对一桥庆喜等人的处分(德川齐昭已在1861年去世),并让他们重新参与幕政。之后,一桥庆喜担任了将军德川家茂的“后见”(将军辅佐),成为幕府的核心人物,并在德川家茂病故后,成为德川幕府第十五代、也是最后一代将军,改名德川庆喜。
幕府内部的矛盾趋于平息后,幕府同朝廷的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最终,在高举“尊皇倒幕”大旗的萨摩藩和长州藩的压力下,末代将军德川庆喜只得“大政奉还”。1868年2月,德川庆喜下野离开江户,避居寺院,随后江户向倒幕派开城,和平交接,延续265年历十五代将军的江户幕府,就此谢幕,让出了日本的政治舞台,这样,明治维新的大戏才得以上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井伊家除了井伊直弼另有8人死亡(当场死亡4人、伤重死亡4人)、13人负伤。死亡者准许保留武士名分、作为担当直弼护卫失败的责任,2年后1862年(文久2年)下达了对幸存者的处分决定。草刈锹五郎等重伤者减俸、流放到藩领的下野国佐野面壁。轻伤者全部切腹、无伤者和轿夫一律斩首、除去武士名分。处分不光涉及本人还连带亲族、对幕府家臣是很大的警示。
标签:樱田,之变,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