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喉毒素的抗毒素疗法
针对如今白喉这种传染病的来势汹汹,我们在预防它们的同时,也应该提升我们的治疗技术,杀那些细菌于无形,保护好我们的身体不被伤害。因此下面单独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喉的抗毒素疗法。
治疗白喉的特效疗法,是设法中和局部病灶和循环中游离的白喉外毒素,对已与组织结合紧密、造成局部损害的外毒素则无效。故必须尽早、足量注射。早期应用可减少对心肌及其他脏器的损害,并明显降低病死率。凡可疑患者,可不等培养结果,先给抗毒素。所用剂量根据病变部位、范围大小、中毒轻重和病程长短而异。儿童与成人用量相同,不按年龄体重计算。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最好。鼻白喉给1~2万IU;咽白喉2万~4万IU;喉白喉2万~4万IU;鼻咽白喉治疗延迟者4万~6万IU。若病变范围大或起病超过3天以上,或带有“公牛颈”者,则用8万~10万IU。可把抗毒血清稀释于100~200ml葡萄糖液缓慢滴注(1h),以尽快中和毒素。或同时肌内注射,全部剂量最好一次给予。若剂量足够,12~24h后即可见假膜从边缘开始自行剥脱。此时,至警惕剥落的假膜阻塞气管引起窒息。若一次用量层假膜未见剥离,可考虑给补充剂量,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天。抗毒素由马血清制备,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注射前除了解患儿有无过敏史,还必须做反肤过敏试验。
(1)脱敏注射:皮肤过敏试验阳性者,必须采用脱敏注射法,脱敏注射患儿按表1程序进行脱敏注射。注意每次注射间隔时间为20~30min,并只有在上一次注射无反应的情况下方可进行下一次注射。
(2)变态反应及发热反应的处理:目前临床所用的白喉抗毒素为马血清,属异种蛋白,在使用过程中可出现多种变态反应,最严重者为过敏性休克,如不及时处理可造成患儿死亡和其他不良后果。故在使用抗毒素期间应密切观察,并积极和有效地处理这些变态反应。
(3)过敏性休克:属l型变态反应(即速发型变态反应)。是由于马血清与肥大细胞表面:IgE结合后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出大量生物活性物质而引起,患儿可在数分钟内出现休克、喉头水肿等紧急情况,不及时处理可以致死,故应高度警惕。其紧急处理为立即静脉注射0.1%肾上腺素0.3~0.5ml。然后皮下注射0.3—0.5m1,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4~8mg/kg或地塞米松2.5~5mg,同时肌注抗组胺药物如异丙嗪1mg/kg,必要时可使用血管活性药如多巴胺、阿拉明等。
(4)立即发热反应:多在注射马血清的24h内出现,如畏寒、发热等,可采用物理降温如冷水浴、酒精浴和药物降温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安乃近等。
(5)血清病:为四型变态反应即抗原抗体复合物型,多在注射马血清后的1~2周出现,临床可见发热、皮疹、关节肿痛、血管神经性水肿和淋巴结肿大等,可给予抗组胺药朴尔敏口服,每次0.1mg/kg,每日3次。或异丙嗪口服,每次lmg/kg,必要时肌肉注射,每次0.5~1mg/kg;反应较重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每日1mg/kg,分3次口服,连服3~5天。
2白喉毒素是什么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白喉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简称白喉杆菌,革兰染色阳性菌,长约2~3μm,宽0.5~1μm。在涂片上,常呈V,X,Y字排列,一端或两端膨大,菌体内有浓染颗粒,称异染颗粒。用Neisser染色时,菌体呈黄褐色,异染颗粒为蓝黑色;用Albert染色时,菌体呈绿色,异染颗粒为蓝黑色;用Ponder染色时,菌体呈淡蓝色,异染颗粒为深蓝色。白喉杆菌在亚碲酸钾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能使碲盐还原,菌落变黑,按其在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及生化反应,白喉杆菌可分轻型、中间型及重型。以往认为轻型多产生咽白喉,中间型和重型多为流行株,引起的病情重。目前则认为3型菌可产生相同的毒素,患者病情的轻重与分型无明确的关系。近年来国内外均有轻型菌增多的报道。采用噬菌体裂解法、菌体DNA限制性内切酶法以及毒力试验等对分离到的白喉杆菌进行研究,有助于对本病进一步的了解。白喉杆菌侵袭力弱,仅在局部黏膜或皮肤生长繁殖。白喉杆菌产生的外毒素是致病的主要因素,外毒素是一种不耐热的多肽,有较强的毒性,人的致死量为130ng/kg体重,主要侵犯神经、心肌和肾上腺。白喉杆菌只有感染了携带产毒基因(Tox)的β噬菌体,才具有分泌外毒素的能力,并使人致病,若将无毒株与噬菌体处理后可变为有毒株,将有毒株置于含抗白喉杆菌噬菌体血清培养基中反复转种,可失去产毒能力变为无毒株。细菌的产毒能力由噬菌体基因控制,侵袭能力则由细菌基因控制。临床上用豚鼠或埃勒克(Elek)平板法进行毒力检测。近年来有些临床报道,从白喉患者的病变处分离出的白喉杆菌无毒力,无毒力菌株如何引起临床症状,尚不清楚,须进一步研究。白喉外毒素有两个特点,一是具有高度的抗原性,可刺激人体产生高效价的抗毒素;二是很不稳定,经贮存、日光照射、化学药品处理或加热到75℃,均可减少或完全丧失其毒性。因此,若以0.3%~0.5%的甲醛溶液处理,经过1个月,可使其毒性丧失,而抗原性仍保存,成为类毒素,可作为预防注射及制备抗毒血清之用。白喉杆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耐冷冻、干燥,在玩具、衣物上可存在数天,造成间接传播,对湿热和化学消毒剂敏感,0.1%升汞及5%苯酚溶液1min即可杀灭该菌,加热58℃ 10min即可死亡。
(二)发病机制
白喉杆菌侵袭力弱,侵入上呼吸道黏膜后,仅在表层上皮细胞内繁殖,一般不引起菌血症。当局部黏膜有损伤时,如患麻疹、猩红热、百日咳或上呼吸道感染时,白喉杆菌的侵袭力增强。在白喉杆菌的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外毒素不但可引起局部病变,还可引起全身性中毒性病变,是致病的主要因素。此毒素有A和B两个亚单位组成,两者通过二硫键连接,B亚单位无直接的毒性,但它有一个受体结合区和一个转位区。B亚单位可以与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膜受体pro-hHB-EGF)结合,结合后通过转位区的介导,可输送A亚单位进入宿主胞质内。
3白喉毒素的饮食原则
白喉患者的饮食原则需注意以下几点,请看具体介绍:
(1)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流质半流质食物。
(2)忌辛辣刺激性和不易消化、下咽的生硬的油炸食品。
(3)流行季节可饮萝卜汁、青果汁、鲜芦根汤等,有预防作用。
(4)发病期间,可细嚼酱茄子咽汁,饮丝瓜汁,化饮柿霜(3克)汁,均有治疗作用。
白喉的食疗方法(用于白喉初愈,预防心肌炎及末梢神经麻痹)
余甘子(油甘子)饮:油甘子、玄参、甘草等,每日约10克,开水泡,代茶饮。
青果萝卜饮:青果3~5个劈开,鲜萝卜(红皮、白皮均可)半至1个切开,煮水代茶饮,连服数天。
芦根萝卜饮:芦根30克,鲜萝卜120克,葱白7个,青橄榄7个,煮汤代茶,预防白喉。
马兰头饮:马兰头、金银茶、甘草适量,煎汁代茶饮。
玉米麦冬饮:玉竹、麦冬、百合、石斛各15克,煎水连服1周。
4白喉毒素有效的偏方
1〔组成〕鲜铺地草适量。
〔用法〕用米柑水洗净,捣烂绞汁约 30ml(5~7 岁量),分 3 次服,2 小时服 1 次。
2〔组成〕蟛蜞菊 30g,马兰 10g,金银花 10g。
〔用法〕水煎,代茶饮。
3〔组成〕鲜多头风轮菜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绞汁服。
4〔组成〕鲜胜红蓟 60g,鲜卤地菊 60g,鲜地锦草 60g。
〔用法〕洗净,捣烂,绞汁分 3 次服。
5〔组成〕鲜多头风轮菜、鲜卤地菊各适量。
〔用法〕水煎服。
6〔组成〕火炭母鲜叶 150g,蜂蜜 5ml。
〔用法〕鲜叶捣烂取汁 30ml,加蜂蜜兑匀服,一天分 6 次服,病重者少 量多次灌服。
5白喉毒素的日常护理
严格隔离,不少于7天,卧床休息2~4周,有心肌损害时应延长至4~6周甚至更长。对患者用过的器皿煮沸15分钟消毒,或用2%来苏浸泡。烦躁不安者,可给镇静剂,如注射硫酸镁。给予易消化、刺激性小的饮食与维生素B、C,保持口腔清洁,防止继发感染。
与已受感染的儿童密切接触者应接受检疫,其咽喉拭子应送到实验室检查和培养。如发现被观察者有本病的症状,应让其服用7天抗生素。与白喉患儿密切接触者,或5年内没有接受白喉免疫接种或加强疫苗接种者,应该接种白喉疫苗或注射加强剂量疫苗。
咽喉拭子培养阴性并且最近接种了白喉疫苗的人不需要治疗,也不会对其他人产生危险。但是,没有症状的带菌者也会传播本病;因此,这类人也需使用抗生素,并反复多次地进行咽喉拭子培养以证实是否患有本病。
标签:白喉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