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水洼里的小鱼》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看到沙滩上成百上千面临死亡的小鱼,将它们一条一条扔回大海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反思,欢迎借鉴参考。
《浅水洼里的小鱼》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看到沙滩上成百上千面临死亡的小鱼,将它们一条一条扔回大海的故事。这是一篇颇具人文关怀的文章,主要是为了告诉小朋友们要关爱小动物,珍惜生命。所以,在上课过程中,让学生情感体验成了一个难点。
在备课时,我就将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小鱼在浅水洼里的难受和小男孩救小鱼的心情。为此,我也设计了一些环节,如借助课件让学生看到小鱼在大海中的生活情况以及现在的危急,作了鲜明对比。
还有让学生找出小男孩拣鱼扔鱼时印象深刻的词语,感受他的动作,体会他的艰辛。可是理想与现实还是有差距的。在让学生体会小鱼难受时把握得不好,导致了一些重点句子没有及时出示,句中的生字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练习,从而在朗读指导就显得欠缺,学生的情感没有充分调动。还有找出小男孩读懂小鱼心里话的句子时,其实学生找的很好,能很快找出,但是我没有及时出示这句话,导致后来的找词语学生有些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找哪里。
如果及时出示句子,再让学生找,找到的词语一一标出,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但是就课堂氛围来讲,课的基调还是正确的,而且后面部分的课后拓展让学生的情绪高涨,有了珍惜生命的感觉,所以写一写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写的不错。总的来讲,这堂课距离我对自己的要求相差太远,以后应该多上课,积累经验。
《浅水洼里的小鱼》是人教版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通俗易懂的故事。本课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看到成百上千条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尽管没有人在乎,但是小男孩却在乎每一条小鱼的`感受,他一条一条地捡起来,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的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们认识到当小动物受伤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用爱心来帮助它们。通过思想品质的教育,从而美化孩子们稚嫩的心灵。教学中本课时,我针对低年级的年龄特征,结合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加强学生的随文识字和语言文字的训练,转变教与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扎实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是一种语言性沟通或者语言性活动,其重要的特点就是“对话”。作为语文课堂教学,在进行“对话”过程中,必须重视语言文字训练。我深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要把识字、解词、读句、学文有机结合,让学生凭借语言材料理解词义,并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教学中,我精心设计用“又……又……”句式描述浅水洼里的水;用“也许……甚至……”说话,体会数量多的情境,再由此引导学生体会“成百上千”,由于有了前面的理解和铺垫,对后一个词语的意思一下子就明白了。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能从语言文字入手,抓住重点词句,运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词义,引导、点拨学生把握词句意思,提升感悟内涵,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语文课,就要带领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去体会,去感悟,去学习,去运用。只有通过扎实的训练,才能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二、转变教与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设计时,努力体现这一理念,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设计由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小男孩为什么救小鱼?在文中找一找相关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再由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点拨体会作者对小鱼的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这样让学生自主读书思考,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交给学生,并为学生铺设体验成功的平台,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加重视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爱学习、会学习。本环节以培养自学能力的教学原则出发,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验学习的乐趣。
标签:洼里,浅水,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