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百书>百科知识>《静心咒》佛教和道教皆有,他们有何不同?

《静心咒》佛教和道教皆有,他们有何不同?

2023-07-11 06:00:13 编辑:join 浏览量:564

《静心咒》佛教和道教皆有,他们有何不同?

能称之为教的教派,更多的是时间上的传承与文化的沉淀,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源远流长是无需置疑的;并且通过时间的积累和沉淀,佛教之中遗留下来更宝贵的是佛教真解与古籍经文。

同然,道教作为我国本土的教派,更是包罗万象,源远流长;道之一字可演天地,演人间地府,化秩序规则;随着时间的积累和沉淀,也留下来了部分真解与经文。

无论佛教还是道教,若要修行,最开始要修的是不动心;今日借此机会,我们来浅谈一下的佛教与道教最为基本静心咒法。

观音菩萨

佛教《静心咒》又称“清心咒”“宁心咒”

其原文为:

南无、喝罗怛那、哆罗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卢羯帝、烁钵罗耶;菩提萨埵婆耶,摩诃萨埵婆耶;摩诃、迦卢尼迦耶,唵,萨皤罗罚曳,数怛那怛写;

南无、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婆卢吉帝、室佛罗愣驮婆;南无、那罗谨墀。醯利摩诃、皤哆沙咩。萨婆阿他、豆输朋、阿逝孕;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那摩婆伽,摩罚特豆;

怛侄他,唵,阿婆卢醯.卢迦帝,迦罗帝.夷醯唎,摩诃菩提萨埵;萨婆萨婆,摩罗摩罗,摩醯摩醯、唎驮孕,俱卢俱卢、羯蒙;度卢度卢、罚闍耶帝,摩诃、罚闍耶帝;

陀罗陀罗,地唎尼,室佛罗耶,遮罗遮罗,摩麼罚摩罗,穆帝隶;伊醯伊醯,室那室那,阿罗参、佛罗舍利,罚沙罚参,佛罗舍耶;

呼嚧呼嚧摩罗,呼嚧呼嚧醯利,娑罗娑罗,悉唎悉唎,苏嚧苏嚧,菩提夜、菩提夜;菩驮夜、菩驮夜,弥帝唎夜,那罗谨墀;地利瑟尼那,波夜摩那,娑婆诃,悉陀夜,娑婆诃,摩诃悉陀夜,娑婆诃;

悉陀喻艺,室皤罗耶,娑婆诃,那罗谨墀,娑婆诃,摩罗那罗,娑婆诃;悉罗僧、阿穆佉耶,娑婆诃,娑婆摩诃,阿悉陀夜,娑婆诃、者吉罗、阿悉陀夜,娑婆诃;

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诃,那罗谨墀、皤伽罗耶,娑婆诃;摩婆利、胜羯罗夜,娑婆诃,南无喝罗怛那、哆罗夜耶;

南无阿唎耶,婆嚧吉帝,烁皤罗夜,娑婆诃,唵,悉殿都,漫多罗,跋陀耶,娑婆诃。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教传承已久,静心经文绝非此一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又算是一则静心经文;

原文如下: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以上是本次列举佛教两部静心经文,常念之,能修不动明王心,能消业障,能庇护己身,能得福报,能证佛身

对比佛教《静心咒》来看,道教的静心经文则是言简意赅,只是一字一句都需揣摩

道教《静心决》原文如下:

心若冰清,天塌不惊;万变犹定,神怡气静;虚空甯宓,浑然无物;无有相生,难以相成;份与物忘,同乎混涅;天地无涯,万物齐一;飞花落叶,虚怀若谷;千般烦忧,才下心头;即展眉头,灵台清幽;心无挂碍,意无所执;解心释神,莫然无魂;水流心不惊,云在意具迟;一心不赘物,古今自逍遥;

又有《静心咒》原文如下:

太上台星,應變無停;驱邪缚魅,保命護身;智慧明净,心神安寕;三魂永久,魄无丧倾;

又有《太上老君常说清静经》原文如下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通过《太上老君常说清静经》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对比可以看出,道家与佛家静心经文大多有相似之处,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与《太上老君常说清静经》中:“ 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

所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正与“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相向对应;亦反映出佛教与道教之间对于道的真解有大致相同之处。

无论是佛教《静心咒》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还是道教《太上老君常说清静经》、《静心咒》、《静心决》若常念之,能庇护己身,诸邪皆退,能消业障,得福报。

以上由石头文化原创,未经允许不得抄袭转载!

标签:有何,静心,道教

版权声明:文章由 问百书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wenbaishu.com/article/293221.html
热门文章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