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岩石地层》所提出的地层对比方案中最明显令人怀疑的问题是认为浙江存在三套山麓堆积相砾岩,即上白垩统上部 “赤城山组”、下白垩统顶部中戴组下段和下白垩统中部方岩组 ( 表 14-2) 。而中国东南部琼、粤、闽、赣诸省白垩系地层系统上多只有一套这种巨厚的山麓堆积相砾岩,即海南长茅组中部、广东南雄组大凤段下部、江西圭峰群河口组和福建赤石群崇安组。其实,浙江省境内还未曾在任何连续剖面上出现过三大套、哪怕是两大套山麓堆积相砾岩。
文献中出现三大套砾岩的原因有三: ①认为 “丽水运动”使 “天台群” “角度不整合”于永康群之上,并声言在丽水盆地 “塘上组超覆于 NNE 向延伸的方岩组、朝川组的不同层位上”。这样一来,比 “塘上组”层位更高的 “赤城山组”,自然是另一套层位高于方岩组的山麓堆积相砾岩了。②认为金衢盆地是叠覆于永康盆地之上的新生盆地。据说“在义乌佛堂之南青口,金衢盆地与永康盆地叠加处,衢江群中戴组砂砾岩与下伏朝川组角度不整合接触”。既然作为一个新的构造层来处理,尽管没看到中戴组不整合于方岩组之上,它孙缺底部的中戴组也应该比下伏构造层之顶的方岩组层位要高。③据认为 “天台群”与衢江群为同一构造层 ( 表 14-2) ,中戴组在构造层之底,而 “赤城山组”位于构造层之顶,所以 “赤城山组”是三大套砾岩中层位最高者。
前已述及,丽水盆地 “塘上组”之下的砾岩不是真正的方岩组,而是朝川组中所夹的重力流砾岩,因而 “塘上组”是永康群之上的新构造亚层论据不足。后面将论述到 “塘上组”是一个在各盆地中层位高低不一的火山成因的非正常沉积层,所以其上的 “赤城山组”应该是方岩组。
前面在盆地演化中曾提到,晚白垩世中期,沉积盆地由槽盆阶段演化为广盆阶段,两种盆地为披盖叠置关系,广盆底部山麓堆积相砾岩 ( 中戴组) 有时可以超覆于原有的永康群槽盆之外,甚至披盖于不同构造单元和多个槽盆之上。这种情况除上面提到的覆于义乌青口永康槽盆上之外,并提到金华朱里坞、龙游官潭头等处早白垩世槽盆被晚白垩世广盆披盖叠覆现象。本区广盆与物举槽盆是一个成盆期中的两个演化阶段,彼此连续过渡。活动性强的华南地块,可见两阶段的沉积朝川组与方岩组为整合关系,活动性弱的扬子陆块上,两者更呈整合关系而不至于成了两个构造亚层。至于义乌青口中戴组与朝川组的不整合,不应当回避,如果确实为不整合,应当承认衢江群为一个新的构造亚层。笔者未到现场考察,难置可否,有待继续研究。不过有必要指出,砾岩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的研究,必须慎之又慎,因为这种砾岩,简直是无产状之可言,也免不了有底冲刷和接触面起伏不平等现象,容易引起误导。上面提到的四个地方,均未见中戴组盖在方岩组之上,可证广盆连续披盖于槽盆之上的说法,这个广盆在华南陆块上从方岩组开始,两者应该是不同地区的同物异名。
为了研究这 “三套”砾岩的关系,笔者作了一个简单的处理,把分布于不同盆地中的这 “三套”砾岩视作同一次地质事件中的产物而在对比表中拉平,再把当地该套砾岩的上覆、下伏地层及沉积相均摆上去,互相对照 ( 表 14-3) 。
表 14-3 浙江省白垩系上类磨拉石建造层序对照表
表 14-3 浙江省白垩系上类磨拉石建造层序对照表
赤城山剖面的则蚂辩 “赤城山组”全部为山麓堆积相砾岩。笔者等坚信其应与赖家剖面一样,有向上变细变为河流相的趋势,于是从赤城山向东追索,果然在接近国清寺的西岙—后山一带变为河流相,更高层位被断缺。舒洪盆地山麓堆积相砾岩广泛分布于郑坑口与舒洪之间,但向东追索到姓王村一带后,可见更上层位亦变为辫状河亚相。永康盆地方岩组剖面更高层位已被后期剥蚀夷去。
从表 14-3 中可见,四条剖面中,除顶部因后期剥蚀程度不同而完整程度不同外,岩性、沉积相和相序完全相同,因此笔者认为它们应该是同一套地层。
中国东南部的琼、粤、闽、赣白垩系都只有一套巨厚的广布的山麓堆积相砾岩,浙江省为何却有三套? 因为它代表着强烈的地壳隆升运动,没理由认为第一次强隆升只影响永康盆地,形成方岩组,而离此不远的丽水盆地、天台盆地和金衢盆地毫无影响。同样,第二次强隆升只影响衢江盆地,第三次只影响天台盆地,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均衡调整面在软流层上,属深部构造应力,波及范围很大,据资料记载,岩石圈重力均衡调整的作用半径常在 100 km 以上。
标签:方岩,山麓堆积,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