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 “她”十岁时听“他”演讲,眼中噙满了泪水,觉得他是那么高大英俊,连他那浓重的乡音都充满了亲切的味道,表现了“她”当时的幼稚和对英雄的盲目崇拜。B. “她”二十岁时去农村体验生活,如果不是村干部郑重介绍,“她”竟无法认出“他”前坦来——“他”已泯然于其他农民,说明英雄之花失去其生长的土壤,必然会凋零。C. “他”四十岁时,在“她”所在的城市卖鸡蛋煎饼,五岁的败巧女儿被“他”残缺的手吓哭这一细节,与“她”小时候的充满敬意的模仿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当下教育的失位。D. “他”五十岁时佝偻着身子到民政局去申请追加困难补助,面对“她”只是倒茶水、陪“他”办手续的“礼遇”,竟受宠若惊、惶恐不安,不停地说谢谢,这些细节既进一步说明了英雄外在的气度被苦难人生消磨掉,也折射出英雄平常被淡忘,缺少关爱、呵护和扶持的现状。E.“他”在回乡的公交车上遇到一伙劫匪,一车人只有“他”挺身而出,搏斗中,被刺数刀身亡。英雄开头以舍己救人登场,结尾以见义勇为谢幕,充分揭示了英雄本色“越磨砺越光芒”的主题。(1)DE(A项最后一句错,应为表现了“她”深深的感动和对英雄的热爱、敬仰;B项最后一句错,意在为结尾写英雄见义勇为作铺垫,说明随着岁月的流逝,虽然英雄很多外在的东西会慢慢被磨砺,但精神是磨不灭的,“越磨砺越光芒”。C项最后一句不当,五岁的女儿面对残缺手指被吓哭只是一种本能反应,只能衬托出英雄的付出和牺牲,也进一步说明“他”外在的英雄气度飞消逝)(2)小说中的“他”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6分)(2)“他”是一位朴实憨厚、勇敢无畏、敢于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的英雄。①他朴实憨厚,当生活轨迹与英雄的概念渐行渐远时,他没有怨言,默默地承受生活的苦难,踏踏实实地去种地,去摆摊卖鸡蛋煎饼;②他无私无畏,勇于舍己救人,面对滋滋作响的手榴弹,毫不犹豫地拣起来扔向远方;③他嫉恶如仇,见义勇为,只身勇斗歹徒,最后壮烈牺牲。(3)三根手指的残缺右手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3)①刻画作用。英雄是为救战友而令右手残缺的,以此刻画了主人公大无畏的不怕牺牲精神。②标识作用。主人公的生活轨迹与英雄的概念愈行愈远,所谓英雄的一些外在东西被磨灭殆尽后,在不同阶段,是这残缺的三根手指让“她”和读者认出了英雄的本来身份。③抒情作用。文中既有三根手指“如同一面灼目的旗帜”这样的句子直接抒发赞美英雄之情,也有“小小的她弯曲起两根手指,模仿三指的样子”的描写来间接抒发“她”对英雄的敬察悔键仰之情。④象征作用。这个社会和这个社会上的人那么快就忘记了英雄,英雄见义勇为却孤立无援,这些社会现象如同残缺的右手,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言之成理即可,任意答出三点则可得满分)(4)这篇小小说在艺术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试自选一个角度作简要探究。(8分)(4)①构思精巧。作者采用电影蒙太奇手法,剪切人物的几个年龄片段组合在一起,展现了一位草根英雄平凡而又令人感动的一生,热情讴歌了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的英雄,也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沉重感概。 ②对比鲜明。例如人物形象的对比:开头描写他的英武,高大英俊和后来普通平凡、过于谦卑的言行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岁月和苦难生活让他失去了英雄的一切外在光环;又例如情感的对比:开头写“她”对英雄的热爱、敬仰,后来“她”对英雄的陌生、失望,结尾“她”的再次感动,重新恢复敬仰之情,层层对比,尺幅兴波,将情感表达得起伏跌宕;还例如细节的对比,当年“她”对残缺手指的模仿,后来女儿对残缺手指的恐惧,给人一种时过境迁、英气不再的沧桑感。此外,谈反讽艺术、白描手法等亦可酌情给分,只要观点正确,持之有据,分析中肯即可。
标签:立夏,英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