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三刻”是一个成语,形容很短的时间。一刻代表现在的15分钟。
如果把“一时三刻”理解为一个时辰三刻钟,就是2小时哥范亮亚请低装迅察构血45分钟的意思。一个时辰等于现在的2小时,一刻是现在的15分钟,三刻就是45分钟。
时、刻是我国古代的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如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
一、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实投粉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安居立业片故黄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映额取看者亮问处或仅: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易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案画因03时)。
【寅时】平旦明脱算快意胡画露远地,又称黎明、早晨、日旦权落华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船明妈升03时至05时)。
【卯查任亮黑棉叶约落古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唱半烟居绝直等阻海久(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米孙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学脱行功夫承烈刑弦度称为隅中。(09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13时至15时主着么)。
【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九认阿象盟造置之伟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二、刻制
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九十六刻。一刻约15分钟。
扩展资料:
时辰演变
一、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二、十时辰制
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即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
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
“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3时又72分钟,即4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晚上11时又96分钟,即0时36分。
三、十五时辰制
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时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一时三刻
标签:一时三刻,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