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百书>生活百科>进入壁垒的分类

进入壁垒的分类

2023-01-29 21:58:28 编辑:join 浏览量:560

进入壁垒的分类

1.市场进入壁垒 市场进入壁垒表现为如下四种类型: 一是行政性准入管制的进入壁垒。按照现行的投资管理体制,对投资规模超过一定限额的项目和一些实行宏观调控的产业(如汽车产业中的整车项目,无论投资项目规模大小都在管制范围内),建立了以投资项目审批为主要内容的准入管制制度。按照该制度,不仅一些产业的新厂商进入受到限制,即使在位厂商只要投资项目规模超过限额也必须获得政府的审批,从而造成了较大的进入壁垒。 源于计划经济时期的投资管理体制,其弊端是明显的,第一是对经济活动构成直接干预,扭曲了正常的经济行为;第二是保护了既有厂商的利益,阻碍了有效竞争;第三是产生了扭曲的进入激励,一些企业以获取稀缺政策为目的,出现了一批依靠“壳”(或准生证)资源生存的企业(在汽车产业比较突出);第四,行政审批实际上是为企业开具了政府信用证明,少数不负责任的企业可藉此谋求投资和银行贷款;第五,不可避免地出现权利寻租。 二是所有制歧视的进入壁垒。主要是国内民间资本受到歧视性的进入壁垒。据有关机构的调查,在广东东莞市(这是市场经济较发达、较开放的地区)的80多种行业中,国有资本进入的有72种,外资进入的有62种,而允许国内民间资本进入的只有41种。在准入条件上对国内民间资本存在着明显的所有制歧视,在银行、保险、证券、石油石化、汽车(主要是整车)等行业,民间资本一直难以进入。 有些领域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不准民营企业投资经营,但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相比,面临更多的前置审批,在项目审批、土地征用等一系列环节上,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也要大得多,形成了对国内民间资本无形的进入壁垒。 三是地方保护的进入壁垒。当前在许多行业发生了产业的地区间转移,一些曾集中了某类产业的传统地区,出现了该产业明显的衰退甚至消亡,而在另一些地区却出现了同类产业的兴起和要素集聚,而且在这些新兴地区形成了建立在分工高度细化基础上的产业集聚。例如,在纺织行业,浙江等地取代了传统的纺织产业集中地——“上青天”(上海、青岛、天津)。也就是说,在许多产业出现了新兴产业集聚地对传统地区的替代,在这一替代的过程中,进入壁垒又会以地方保护的形式表现出来。 根据国务院发展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的调查,在我国内地除西藏之外的30个省、区、市中,每个地区都被不同的调查对象视为地方保护最严重的地区,对本地区以外的企业和产品实行如下形式的地方保护:禁止或限制本地销售;需办理不同于本地企业或产品的审批手续;额外收费或实行不同的税费标准;实行不同的质检、技检标准;实行不同于本地企业的价格限制。 四是部门行政性垄断的进入壁垒。垄断的形式有三种:自然垄断、市场垄断和行政性垄断。仅就竞争性行业而言,也存在着行政性垄断的问题,只是不同于一些垄断性行业(如邮政、铁路)政企合一的表现形式,而是表现为既有企业获得了行政性保护,并且禁止其他企业进入,在这些行业形成了以部门行政性垄断为特征的寡头垄断格局,这一现象在石油石化等行业比较突出。部门行政性垄断对市场机制乃至产业发展所造成的伤害要甚于市场垄断。 2.市场退出障碍 市场退出障碍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退出援助机制缺失造成的退出障碍。某些资源以实物形态进入某些行业后,就具备了资产专用性,进入的行业不同,资产专用性、沉没成本、“存量刚性”等都有显著不同,也决定了退出障碍的差异。一些资产专用性较强、沉没成本较大的行业出现整体衰退,以及单一资源产业地区出现资源枯竭时,单纯依靠企业进行产业转型和退出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有些国家(如日本)建立了退出援助机制,以解决退出障碍。在我国诸如军工行业以及一些资源产业枯竭地区,出现了行业较大范围和地区性的退出问题,由于没有这一制度,退出障碍十分严重,以至引发了社会的不安定。 二是国有企业历史包袱沉重以及相关制度不完善造成的退出障碍。低效资源和企业的退出,无论采取哪种退出形式(例如破产、兼并、重组、拍卖等),都要涉及人的出路和资产(包括债务)的处置等问题,国有企业的包袱也主要集中在冗员、呆坏帐、企业办社会三个方面。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和资本市场欠发达,难以解决好上述问题。就当前的社会保障体系而言,覆盖面依然较窄,例如2002年底,全国职工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还不足目标人口的半数。在此情况下,劣势企业无法将退休职工和失业人员转交给社会,而是寄希望于执行购并的企业予以消化和承担。此外,资本市场、产权交易市场欠发达,也造成企业退出时产权交易和资本变现存在障碍。 三是地方政府和公司治理结构缺陷造成的退出障碍。退出不只是发生在已出现亏损的企业,要素整合、优化的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联合兼并,甚至发生强强企业间的重组与联合。目前存在来自两方面的退出障碍,第一是地方政府,企业一旦退出,地方政府的政绩受到影响,也丧失了对当地企业(尤其是地方国有企业)的控制力;第二是公司治理结构,在存在内部人控制的企业中,只要企业经营能够维持,也不会主动退出市场,因为退出意味着内部人的既得利益丧失。 四是与准入管制相关的退出障碍。准入管制越严格的行业,退出就越少发生。企业一旦获得了准入资格,就是获得了稀缺政策资源的保护,形成了一些依靠“壳”资源生存的企业。例如,在汽车产业中,100多家整车生产企业有相当一部分产量极低,但依靠稀缺的“准生证”(生产目录)就足以维持生存。股票市场上也有类似情况。 总之,由于存在着进入壁垒和退出障碍,市场机制因此受到扭曲,影响了资源配置效率,也制约了优势企业的成长和劣势企业的退出。

标签:壁垒,分类,进入

版权声明:文章由 问百书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wenbaishu.com/life/11632.html
热门文章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