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作为计算机内部连接、传递数据的重要器件,它的速度快慢,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计算机的响应速度。在我们日常选购内存过程中,不同频率大小,不同制程工艺,不同执行标准,都将极大程度影响内存的速率表现。
此外,在内存使用中,双通道,一直是提高内存速率的终极奥义,所谓双通道,即在电脑主板4条内存插槽上,间隔插入两条同规格同容量的内存产品,其响应速度将远远超出单条大容量内存,以及相邻式的插入形式。
双通道的背后原理,从字面意义上就能简单理解,同样是通过内存和CPU进行数据交互,单条内存或是插入在12、34相邻通道,仅能利用单条串联通路,将数据和缓存提交到CPU;而当内存插入13或24时,则能将两条不同的内存通路形成并联,让数据通过两条不同通路进行传输和运转,便在理论上实现性能的翻倍。
在实际效果测试中,可能因不同内存频率和体质,CPU和系统搭配,即使是双通道,也无法完全实现性能的翻倍,但会出现明显的增幅。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双通道,到底应该插13还是24呢?两种不同插法是否会影响内存的速率表现呢?
今天的装机不求人,咱们就通过实测的方式,简单剖析。
我们将采用同规格内存产品,保持相同频率,并通过经典的AIDA64内存基准测试,以及解压缩基准测试等两个维度的测试,进行比对,得出最终结果。为了更准确展示不同通道类型,我们在测试中,通过CPU-Z监测内存通道。
13插槽AIDA64测试24插槽AIDA64测试数据对比在AIDA64对比测试中,可以看到13插槽和24插槽在测试绝对值上,相差不大,无论是读取、写入还是复制方面,几乎仅仅相差100上下,延迟方面相差在9左右。这样的差距,很难影响到用户体验阶段,基本可看作无差异。
13插槽解压缩测试24插槽解压缩测试至于在更加实际的解压缩测试中,13插槽解压缩速度为25021 KB/秒,而相对应的24插槽解压缩速度也达到了24957 KB/秒,二者更是仅相差不到70,性能近乎一致。
结合AIDA64和解压缩两个维度的测试比对,可以看到在性能上,同样规格的内存,无论是插入13或24,几乎没有太大差别,在绝对值比对上也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换句话说双通道内存,从性能维度,可以随意选择13或24通道。
那么抛开性能维度,从安全合理性角度而言,笔者更建议组成双通道时,优先选择远离CPU的13通道,这主要是考虑信号反射的问题,如果插在靠近CPU的近端插槽,远端没插内存,这会出现信号反射,从远端又反射回近端,造成不必要的信号干扰,而这种干扰会造成眼图的变窄,信号可辨识性变差的问题。
所谓眼图指的是把一连串信号(000,001,010,011, 100, 101,110,111)叠加在一起,形成一个类似眼睛的图像,在此就不再展开,只需要了解,眼宽越大,眼高越高,眼图越开,相对应的信号识别性越好,当然这个需要限定在一定的范围。
此外,即使没有组成双通道的单条内存时,同样建议用户选择远端的1通道,而非234,至于道理同样是源于信号可识别性问题。
标签:双通道,不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