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一架飞往拉萨的航班,在9000米高空中,挡风玻璃忽然爆碎,飞机失控。
生死一瞬间,机长刘传健沉着应对,凭借过硬的飞行技术最终化解险情,成功备降成都机场,所有乘客平安落地。
这次“史诗级的降落”使机长刘传健成为了大众眼中的英雄。
在这次事件引发的大量讨论声中,小花发现,国人对于航空知识的了解几乎为0。
作为经历过《机长荣耀》培训,开过模拟飞机的过来人,小花有必要给大家讲一讲这次事件中发生的飞机窗户破裂,到底意味着什么情况? 同时也给大家带来几个航空小知识。
窗户破裂有多危险?
1. 巨大的压力差
我们知道,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大气压力越低,空气越稀薄。
在万米高空,气温能够达到-50°C,气压也仅有海平面大气压的四分之一,这样恶劣的环境是人体无法承受的,在机舱外,呼吸、动作乃至生存都极其艰难。
正常情况下, 客机机舱 内的压力和氧气浓度会被控制在接近地面的状态,以保证乘客的生命安全和舒适度。
而 军用飞机 ,如战斗机、轰炸机,往往采取小压差的压力制度,机内气压较低, 飞行员靠穿戴式的供氧设备和加压制服来保证生理状况的正常 。这是为了适应战斗状态的需要,防止机体破损对飞行员造成太大的不利影响。
而对客机来说,当机体意外破损时,舱内和舱外较高的压力差就会导致舱内压力迅速丧失,机内气体急速地从破损处泄露, 人可能会被直接吸出舱外 。
2. 机舱外“地狱模式”强风
另外,处于巡航状态的客机飞行速度很高,气流正以约900km/h的高速吹过机身,如果人被吸出舱外或者失去挡风玻璃,强风就会直接吹到人的脸上和身上。
要知道,台风的最大风速不过140km/h,就足以对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超过180km/h就是人们闻之色变的超强台风。相比之下,客机机舱外的强风简直可以被称为“地狱模式”,900km/h的 气流吹袭 能够轻易地撕裂一些软组织和毛细血管,甩打四肢和头颈造成骨折。
▲副驾驶被气流吹碎的制服(图片来源:新浪微博@航空事)
在14日的这起突发事故中,副驾驶半个身体都被吸出了窗外,靠安全带才固定在了座位上,落地后经检查仅受轻伤。然而,上个月17号,美国西南航空1380号航班则没有这么幸运,引擎爆炸的碎片击碎了机场的舷窗,离窗户最近的一位女乘客半个身体被吸出窗外,滞留数分钟,经抢救无效去世。
历史上也曾发生过一起与此次3U8633航班类似的严重事故。1990年英航5390号航班在5300m的高空风挡脱落,机长被吸出窗外,整个人挂在驾驶舱外失去意识,副驾驶紧急接管了飞机,最终安全降落,机长全身多处骨折、擦伤、割伤,但奇迹般地生还。
▲挂在驾驶舱外的5390号航班机长(图片来源:纪录片《空中浩劫》)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的机长康复后回到了工作岗位,而副驾驶却因为这次事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不能继续飞行了……
3. 突然减压
有安全带固定、待在机舱内部的人员避免了直面高速气流和低温,但他们还要面临突然减压带来的威胁。
突然减压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一系列物理影响,包括肺内压升高带来的肺损伤,气压差造成的鼻窦、中耳损伤,以及 高空减压病 。
高空减压病是一种可能在高空减压和潜水上浮时发生的特殊病症,在正常气压下溶解在体液中的微量氮气,可能在低气压下离析出来形成气泡,在身体组织内形成压迫和栓塞,引起情况各异的疼痛、水肿、组织缺血甚至梗死。
4. 高空缺氧
高空缺氧 则是最主要的危险。
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急性暴露于高空低气压环境所引起的缺氧称为急性高空缺氧,能引起头晕、肌肉运动协调能力丧失、智力功能障碍、气促、心动过速、发绀、意识丧失等症状。而在呼吸空气的条件下,突然暴露于10000m附近或者更高的高度所引起的极度严重缺氧则属于 暴发性高空缺氧 。
发生暴发性高空缺氧时,人会在数分钟内失去意识,如果暴露时间过长,即可引起心衰、慢性可逆或不可逆的脑组织损伤,直至死亡。
一旦发生暴发性高空缺氧,必须立即下降到安全高度,使舱内气压不至于过低,并对飞行人员及乘员应急供氧。
在川航的这次事故中,机长可谓力挽狂澜,在低温、强噪声、气流吹袭以及部分自动化设备失灵的极端情况中,镇定地做出了处理,迅速操纵飞机降低高度、减速,最终成功迫降在成都双流机场。
遇到舷窗破损怎么办?
1. 戴好氧气面罩
飞行事故发生时,乘客能做的其实非常少。
我们能做的主要是,待在原地,尽量保持镇定, 戴好氧气面罩 ,按机组指示行动。
为什么要强调戴好氧气面罩?
每架客机携带的氧气,都足够在紧急情况下通过氧气面罩为乘客连续式供氧 ,因此,只要戴好氧气面罩,就不必担心发生过于严重的高空缺氧。
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发生机体破损, 暴发性高空缺氧状态下人的有效意识时间非常短暂 ,缺氧状态的人甚至会在感觉到自己缺氧之前就失去意识,因此必须尽快地按正确流程戴好氧气面罩,而且要听从机组指示,先自己戴好,再帮助他人。
2. 系好安全带
特别要指出的是,登机后,直到安全降落飞机结束滑行前,一定要 系好安全带 。
安全带是发生飞行事故时乘客的一道生命线 ,这次川航3U8633的副驾驶正是被安全带救了一命,没有完全被气流吸出驾驶舱。1988年的阿罗哈航空243号班机天花板爆裂,机舱撕裂成“敞篷飞机”,仍成功迫降,仅有一名未系安全带的空乘被吸出舱外,其余人员全部生还。
▲变成“敞篷飞机”的阿罗哈航空243号班机(图片作者:Dean Sensui)
3. 跳伞可行吗?不行
有人可能会问,那我能不能跳伞求生呢?
在民机上跳伞这种事情嘛……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还是不要考虑了!
跳伞可不是背上伞包来个“信仰之跃”就能生存,对毫无经验的客机乘客来说,几十甚至上百个人从严寒缺氧的高空跳伞简直是“落地成盒”的玩法,伞绳缠绕、机翼干扰、不会控制姿态、不会落地,随便出现一个问题就能送命。
所以,待在机舱里等待机组带我们平安回到地面才是最安全的操作。
飞机上最危险的三件事?
1. 致命的血块
飞机上尽量不要一个人几小时坐在一个狭小的位置。
当一个人几个小时坐在同一狭小位置时,很容易形成致命血块,称为“深静脉血栓”(简称DVT)。因为人体静脉血液依靠腿部肌肉推回心脏,久坐不动,血液流动不畅,就很可能容易凝结成块。
一项研究表明,频繁坐飞机的人患上DVT可能性是不坐飞机人的3.65倍。 专家称,3%-5%的航空旅客会形成血块。然而,目前还不清楚飞行在形成血块中到底起多大作用。
所以,无论在空中还是在车上,最好休息一会,站一会儿,每隔几个小时舒展一下身体。另外,尽量避免坐靠窗的座位。
Tips:尤其是乘坐长途国际航班飞行的朋友,更应该注意适时站立或活动腿部,避免血块和过度劳累。
2. 吸入烟雾
飞机是一种燃烧大量燃料、具有巨型引擎的密封金属箱,在大多数事故中,烟雾都是致命性的大问题。
1983年,加拿大航空797号航班的卫生间离奇着火,浓烟充斥着整架飞机。虽然飞机最后成功迫降,但仍造成超过半数乘客在吸入烟雾后死亡。这起事故对航空公司提升了安全要求: 在厕所中增加烟雾探测器。
Tips:如果经常长时间乘坐飞机,有必要备一个哦!可能每一个乘机人都觉得事故离自己很遥远,但一旦发生事故,这些东西关键时刻可以救你一命。
3. 严重脱水
飞机是造成脱水(即形成极度干燥空气)的温床,这和海拔高度并没有多大关系。
机舱里的湿度非常之低,因此在你呼吸时水分会通过皮肤流失。
这也是为什么,乘坐飞机一段时间后会觉得比平时更容易口渴,脸颊也更容易出油,这都是身体缺水的表现。
Tips:在飞机上,尽量避免喝咖啡、汽水、果汁、茶和酒精,最好喝水。如果是驾驶员,保持水分是非常重要的。
飞行是件很伟大的事,而在保证飞行安全的问题上,也缺少不了飞行安全的普及,了解航空知识应该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机长荣耀》飞行训练营 ,是探世界旅行联合即将面向市场服务大众的福年航空公司专为拥有 “飞行梦想”的大/小朋友们设计的科普体验之旅,我们希望能够让孩子们走进飞行基地,切身了解飞行知识,感受飞行乐趣;同时也希望在科普教育的玩乐中,让孩子们感受到现代科技魅力,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激发孩子的探索和好奇心,培养孩子的启蒙梦想;更希望能够借助这次旅行,让更多人圆梦童年、体验飞翔!(更多旅游资讯搜索微信公众号:探世界旅行)
最后,在这里向3U8633航班全体机组成员致敬,向每一位守护飞行安全,带乘客平安回家的航空工作者致敬!
标签:川航,迫降,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