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日在古代是什么日子(5月20号在古代是什么节日)古代的5月20日是什么日子(古代的5月20日是什么节日)
中国的火灾报警号是“119”,所以每年的11月9日被定为“消防日”,在这一天会举行各种消防演练、宣传等活动。中国古代没有“火日”,但有一项与“火日”颇为相似的节日活动,那就是5月21日的“水龙会”(今年的5月21日是公历的6月23日)。
消防工具被称为“软管”
鲁青易《冷陆杂识》卷六中有一段叙述:“古代的消防装置,只有水袋和水泵。顺治初年,唐在上海郡的水龙制度是日本人制定的,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逐渐流传到其他地方。”火灾是人类安全和生存的更大危害之一,所以人们很早就发明并使用了消防工具。水袋和水泵是原始的消防工具。
水袋的外观有点像现在用来装饰蛋糕的工具,就是用皮革缝制一个大袋子,在袋子上安装一个竹制或铁制的喷嘴,使用时往袋子里倒水,用力挤压水袋,这样袋子里的水就会顺着喷嘴的方向射向远处,达到用水灭火的目的;水泵,也叫水枪,是把一个略细的介质空“枪”紧紧地装在另一个略粗的“枪”(通常用竹筒做成)形枪管里。使用时,将粗桶注满水,用力压下细桶,使粗桶中的水沿细桶喷出,达到灭火的效果。
这两种灭火工具喷出的水量很少,喷一次水就要马上浇,灭火能力和效果可想而知。清初,上海姓唐的人从日本引进了一种“水龙”,其实是一种人工水泵。首先, *** 一个与椭圆形浴桶形状相似的木桶,但桶壁略高。将人工水泵放入桶中。灭火时,挑水工将附近的水源源不断地倒入桶内,另外两四个人不断地上下推拉水泵的杠杆,泵出的水就会顺着水龙带喷向起火的地方。
这种水泵比水袋和水泵大得多,可以连续喷水。有点像能在天空中喷水的龙,所以叫“水龙”或“消防龙”,接水的皮带叫“水龙”,洒水头叫“水龙头”,后来的省叫“水龙头”。
如今,人们把自来水阀称为“水龙头”和“水龙头”,也就是由此而来。水火无情,消防水龙带贵,几十个人要一起灭火。因此,一些富裕的城镇或自然村由慈善组织组织成立民间消防团体,一般称为“消防水龙”。
上海的“水龙俱乐部”
过去,长江以南的农历二十月二十日被定为“龙分离日”。民间认为,隔龙节的第二天,也就是5月21日的雨,预示着当年秋粮丰收。因此,民间谚语中有一句话:“二十分钟龙,二十一分钟雨,石头里全是米”。天有不测风云。如果5月21日天气放晴,就不会有云,也不会有雨影。那不是“戳自己的霉运”吗?!然后,在龙分离的那一天,人们聚集了所有能抽水、能提水、能灌溉的设备,21日有一场“人工降雨”,于是上海民间谚语中又有一句话,“龙二十分钟,雨二十一天,水车放巷子里”。
当然,很多有“水龙社”组织的地方也会搬出“水龙”,参加“人工降雨”活动,所以这一天的养老活动也叫“水龙社”。起初,水龙会只是一个祈求农业高产的农业节日,但后来逐渐变成了检查消防设施、进行消防演练的“消防日”。
秦天《周朴堂调歌》:
攀西胜将激起泽龙,铜帽和皮帽是气象英雄。
恐怕明天会下雨,破车会被放在巷子里。
秦荣光《上海滩县支竹词·年谱》:
在节日里,龙扮演水龙,一组铜鼓引领先锋。
战斗结束后,旗帜将会亮起来,一百个长长的波浪将会下雨。
还有一个作者的备注:“比如翼城水龙,在分龙日海选,争新鲜感,赢。道县将亲自颁奖。这一天,一个堕落的女人出现了。”上海开埠前后,估计上海有40多种水龙俱乐部。分龙日,每条水龙将在上海县 *** 的组织下表演。在用鼓声开路之前,彩旗仪式压过之后,数百条水龙喷出的水柱犹如倾盆大雨,吸引着市民空从巷子里走出来,互相叫嚣,场面热闹非凡。上海省 *** 和地方 *** 也派人到现场为获奖者颁奖。
1843年上海开埠后,随着租界的设立和租界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消防也被提上日程。1863年,工业和贸易部从美国购买了一台消防泵。与此同时,许多外国公司为了自身安全,相继购买了一些消防泵。1865年,工贸部联系外国人设立的保险公司,规定租界内的商业银行必须购买火险。保险公司提供资金,工贸部成立消防管理司,下设各消防支队。从那以后,它开始了租界的消防市政事业。
为了考核消防员的能力,夏秋之交召开消防器材展示暨消防员考核会议,又称“水龙会”。光绪出版的《点石斋画报》曾画过一幅租界西人水龙社的场景图。说明文字说西方人水龙俱乐部每年夏秋两季举办一次。晚上,普坦聚集在一起,软管排列有序。根据前者,它是一条消防龙,所以需要在车上绑一张纸。蜡烛是用火点燃的,旁边挂着五颜六色的琉璃灯,后面还跟以前一样有十多辆车,上面有花、有火球、有火镜、有火字、有西洋音乐,奇形怪状,令人眼花缭乱,游人如潮。
据说每年水龙会召开的时候,租界里总会发生几起火灾,让正在复习的消防队员筋疲力尽。因此,租界放弃了水龙会的大规模活动,“只在蒲滩实行放水的 *** ”。据记载,1897年,为了庆祝维多利亚女王在位60周年,租界在规模空之前又在外滩举行了一次“水龙会”,这也是租界最后一次举行水龙会。
标签:飞外,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