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一大特点,就是名称繁多。曾有人做过统计,它的名称、叫法超过二十个,其中人们比较熟悉的有“端五”、“夏节”、“五月节”、“女儿节”等等。这些名字的由来和端午本身的习俗、文化内州谨涵有关系。在古汉语中,“端”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是“初册银基五”。《风土记》提到“仲夏端午。端者,初也。”另外,古人纪年使用天干地支,以此推算,一般农历第五个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被认为是“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如上所述,端午节是农历五月五日,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所以它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有意思的是,此时的一大习俗是吃粽子,古人曾有个小游戏,就是吃完粽子会比较一下各自解下粽叶的长度,粽叶长一些的那个人就算胜了,所以就有“解粽节”之称。搏纳明代,沈榜《宛署杂记》中亦提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标签:端午节,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