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百书>生活百科>什么是目标设置理论的因素?目标设置理论有什么问题可能会出现?

什么是目标设置理论的因素?目标设置理论有什么问题可能会出现?

2023-03-19 07:58:59 编辑:join 浏览量:614

什么是目标设置理论的因素?目标设置理论有什么问题可能会出现?

目标设置理论最早是由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管理学和心理学教授洛克(1968)提出来的,是一种在组织管理心理学中发展起来的目标理论,主要用于解释个体在工作情境中的动机行为和绩效。该理论的前提假设是:人类的活动是有目的的,它受有意识的目标的引导。个体的工作表现之所以会不同,就是因为他们为自己设置了不同的绩效目标。影响目标设置的因素主要: 1.个人因素(2)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3)目标的价值。(4)归因方式。(5)心境。2.社会环境因素 (1)群体因素。(2)榜样的作用。 (3)权威人物。(4)奖励。另外,由于与非竞争性的或中性的环境相比,竞争情境更强调社会比较,个体在感受到竞争压力的同时,也会提高对任务目标的效价。因此,竞争性的奖励结构可能促使个体选择较高的个人目标。不过,它对目标承诺的作用并不明显。目标设置理论在学和蚂校管理中的应用孙达俊 学校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对教师的管理。所谓对教师的管理,就是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达到组织目标。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必须充分研究教师的心理。有关人的积极性的心理学问题,就是需要动机和目标问题。 目标是人们行为的预期结果和最终的目的,是人们预先规定合于自己或组织需要的“诱因”,也是激励人们有形的、可以测量的成功标准。心理学家洛克(E、A.Locke)于1967年首次提出目标设置理论,该理论认为设置目标是一种强有力的激励,是完成工作的最直接的动机,也是提高激励水平的重要过程。那么,在学校管理中,如何应用目标设置理论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呢? 一、设置管理目标,要追求一定的高度。 学校管理目标的设置,应该是全校师生心目中的一幅蓝图和希望,是一所学校在这段时间内校园文化的主体标志之一。所以,设置学校管理目标需慎重考虑。首先,要有较高的境界。目前,就是要立足于素质教育,面向教育现代化来思考学校目标,同时要注意目标本身的教育价值。个别学校把本科升学率作为学校主要目标提出,这一方面反映学校领导缺乏长远教育目光,另一方面说明管理者混淆了学校目标与其子目标的区别,这是管理思维混乱的表现。其次,要有较高的分辨度。即目标要具体,能让大家看了明白,现实成份与理想成份要有恰当的比例,能体现师生心中的希冀,以保持动机有较高的清晰度。第三,要有较高的难度,没有难度等于没有激励,难度太大等于没有目标。只有针对学校目标情况,分析“最近发展区”,设置那种“跳一跳”才能实现的目标,对教师方有真正诱惑力和激励作用。 二、设置管理目标要追求高效价。 1、设置管理目标要注意民主性。实现管理目标不仅是领导者的事,更重要的是全体师生的事。所以,制定管理目标必须要有广大教师的参与,使教师在参与制定目标的过程中受到激励,使管理目标受到教师高度重视,以提高目标的效价。为了提高管理目标的效价,在制定管理目标时,可采取如下办法: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文件和教育教学理论,明确方向;讨论学校的工作计划、规划,体现灵活性、创造性;酝酿管理措施,体现可行性、个体性。最后决策层策划商定,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形成学校管理目标。总之,管理目标要体现方向性和灵活性的结合,先进性和可行性的结合,集体性和个体性的结合唤腔埋,定量和定性的结合。 2、设置管理目标有具有科学性。具体地说,目标要有优先次序,分清主要目标与次要目标。目标要有时间次序,要设置近、中、远三期目标,同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衔接。目标要有结构次序,即目标的系列性,要在学校总目标下,各处室、部门要根据总目标设置自己的目标,明确各部门的目标责任,以建立学校目标与子目标之间的联系,这是调动各部门积极性的一个关键。此外,衡量目标的标准要明确、确当、有意义。 3、设置管理目标要具有个体性。现代管理学强调,集体目标与个体目标的统一是提高管理效能的一个重要原则。如果组织中的每个成员的行为都朝向集体目标,在达到集体目标的过程中,能获得个人需要的满足,那么人们就会一心扑在工作上,并在成员之间产生互相关心、相互支持、同心协力、当家作主的心理力量。所以,学校目标要与每一个教师有关,对每一个教师都有吸引力,使学校目标为每个教师认可,从而使教师产生整体感,不可分离感。只有学校目标和教师个人目标相联系、相吻合,对教师来说,才有效价,才有激励作用。在实际操作中要把学校目标具体化为个体目标和可测目标,使学校目标有个体意义。圆段 三、设置管理目标要追求高期望值。 教师对学校管理目标的期望值,就是教师对实现管理目标可能性的认可程度。只有设置的管理目标能规范要求和唤醒教师并被教师认可从而形成工作上的个体目标时,教师才会为实现目标作出积极地努力。现实中,教师对学校目标的全部认可和坚信,是有一个过程的。一方面受教师的思想水平、知识、能力等主观条件的影响,另一方面受教师所处的客观条件和工作难度的影响,因此,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提高教师对实现目标的期望值。 1、要统一认识。利用各种会议宣传目标,分析目标,解释目标,要让每一位师生清楚目标,接受目标,趋同目标。 2、要有配套措施出台。领导不仅要会出题目,而且要出点子、出措施。不仅要让教师看到希望,而且要看到脚下有路。我校在提出近、中、远三期目标的同时,提出了工作思路的“三、三”点,即以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出发点,以调动三个性(师生员工的主动性、协作性和创造性)为立足点,以三个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师资建设、学风建设)为关键点。思路和措施的出台,给了大家一颗定心丸,提高了教师实现目标的信心。 3、要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建立优良的校风、学风、教风和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势,对个体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 4、要正确对待教师个体的心理挫折,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教师因工作失误造成的心理挫折,如处理不当 ,就会降低其期望值,导致放弃努力。因此,当发现教师心理受挫后,领导要认真调查研究,分清是非,采取心理疏导、换位思考等方法来消除教师消极心理,从而达到调动其积极性的目的。 总之,我们要认真研究教师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充分运用目标设置理论激励教师,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标签:目标,理论

版权声明:文章由 问百书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wenbaishu.com/life/55701.html
热门文章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