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本意为仁爱与正义。
仁义,总结成一句话:看到别人有难,能伸手帮一把,有福享的时候,能不过河拆桥和吃独食
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其本意为仁爱拍含与正义。早在《礼记·曲礼上》:“道德仁义,非礼不成。”而战国时的孟子(孟轲)对此更是推重此概念;此后汉儒董仲舒继承其说,将“仁义”作为传统道德的最高准则。
宋代以后,由于理学家的阐发、推崇,“仁义”成为传统道德的别名,而且常与“道德”并称为“仁义道德”,与“礼、智、信”合称为唤卜“五常”。
扩展资料
儒家“五常”的另外三者:
1、礼
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
2、智
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智”,构成四德或四端。
3、信
董仲舒又加入“信”,并将仁义礼智信说成是与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常道”),号“正常”。
儒家“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他与五行说“金木水火土和贺穗”,古人创作的“梅花篆字”梅报五福(平安、健康、幸福、快乐、长寿)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三字经之中的“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仁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仁义礼智信 (儒家“五常”)
标签: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