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有字。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嫌世改,“女子十五笄而字”,意思是男子20岁承诺、女子十五岁成年时取一表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
《礼记·内则》中也有记载,言女子:“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译文:十五岁成年,二十岁家人)东汉末年大儒郑玄有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意思是:女子到适嫁的年龄。女子许了嫁人的人家,十五岁取字,没有婚许的,二十成年取字。
如汉代吕雉,字娥姁;东汉班昭,又名姬,字惠班。
扩展资料:
表字起源于商朝,盛行于周朝,后来形成了一种制度。根据《礼记·檀弓》上的说法,在人成年后,需要受到社会的尊重,同辈人直呼其名显得不恭,于是需要为自己取一芹判个字,用来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时使用,以示相互尊重。
因此,古人在成年以后,名字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自称其名表示谦逊,而字才是用来供社会上的人来称呼的。
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十分讲究。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
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
参返拿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表字
标签:女子,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