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tiān〈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top] 解释:1.天空。例如:顶天立地。 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例如:天棚、天窗、天桥。 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例如:今天、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 4.一天里的某一时间。例如:五更天、天还早呢。 5.季节。例如:春天、冷天、黄梅天。 6.天气。例如:阴天、天晴、天冷了。 7.天然的;天生的。例如:天性、天资、天足。 8.自然。例如:天灾、人定胜天。 9.迷信的人指自然界的主宰者;造物。例如:天意。 10.迷信的人指神佛仙人所住的地方。例如:天国、天堂、归天。 用法 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说文解字注》 又如:天灵(人或其他动物的头顶骨);天灵盖(头顶骨) 古代的墨刑。在额头上刺字的刑罚 [tatto in front] 天,刑名。剠凿其额曰天。——《集韵》 其人天且劓。碰核纤——《易·睽卦》。虞注:“黥额为天。” 天空 [sky] 天,至高无上。——《说文》 天,气也。——《论衡·谈天》 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神话四则·刑天》 天似穹庐。——《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天苍苍。 接天莲叶无穷碧。——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仰视天。——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天澄澄(天色澄清的样子);天色(天空色);天宇(天空);天日(天空与太阳);天角(天之一隅); 天盘(天际);天弩(天空;天空高远) 天帝,上天。古人以天为万物主宰者 [Heaven] 休祲降于天。——《战国策·魏策》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书·商书》 天下所启。——《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天赐也。 天其或者将逮诸。 天将兴之,谁能废之。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史记·项羽本纪》 天将降大任。——《孟子·告子下》 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资治通鉴》 又如:天可怜见(上天救助,老天保佑);天庖(天帝的庖厨);天马(神马;骏马的美称);天丁(天兵); 天功(天的职任;天然形成的工巧);天打雷劈;天休(天赐福佑);天佑(上天佑助) 天堂 [palace]。 如:天居(住在天上);天陛(天宫台阶) 一昼夜 [day;period of timt in a day]。 如:天把(一两天,一天半天);夏天天长夜短;今天;明天; 比人类品质更高尚和能力更强大的存在 [god] 违天不祥。——《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此乃天也。——《资治通鉴》 又如:天晓得;我的天 自然所生成的事物 [nature] 与天不老。——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又如:巧夺天工;天性如此;天衣无缝;文章天成;天演(自然进化);天巧(自然工巧);天式(自然法式);天光(自然的智慧之光);天财(自然财富) 一年里的特定时候 [season]。 如:天中节(端午节);夏天;黄梅天 气象状态 [weather] 秋天漠漠向昏黑。——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天阴笑仿雨湿声啾啾。——唐·杜甫《兵车行》 心忧炭贱愿天寒。——唐·白居易《卖炭翁》 天阴黑。——《资治通鉴·唐纪》。 又如:天风馋(冷风袭人,易使人生病);天变了 丈夫 [husband]。 如:失其所天 指先天不足 [defects of male] 此天之所不足也。——《灵枢》 古代指君王 [emperor]。 如:天颜(皇帝之面);天表(天子的仪表);天恩;天邑(帝王之都);天位(天子之位) 头等大事[major event;matter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王者氏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人的额部 [front]。 如:天炙(朱水点额) 姓 含有天的成语有: 天下无双 天下无敌 天长日久 天花地坠 天罗地网 天昏地暗 天南地北 天高地厚 天旋地转 天崩地裂 天寒地冻 天翻地覆 佛教术语 亦称“提婆”,为“十界”之一,指“天众”及其所居之处,这些“天众”为有情众生之最高级者,居于天,有乐、善、妙、高、胜之趣,但仍不脱轮回于六道。又指神,为护法天神。 【 天 】 《 佛学词典 》 梵语deva-loka。音译作提婆。与天上、天有、天趣、天道、天界、天上界等同义。指在迷界之五趣及六趣中,最高最胜之有情,或指彼等所居之世界;若指有情自体时,称为天人、天部(复数)、天众(复数),相当于通俗所谓‘神’一词。此外,说明死后生天之因(十善、四禅、八定)之教,称为天乘。在初期佛教中,其教法以涅盘为中心,对在家信徒之教说,则以生天为主,谓依道德行善,即可生天。最古之经典经集(巴Sutta-nipa^ta )有云,如施食予沙门、婆罗门、乞食者,死后即可生天。其后,施论、戒论、生天论等成为对在家信徒宣教之三大论。天之原语,除 deve-loka 外,另有 devanagara, sagga, saggapatha, saggapada 等,均为单数型,亦即天仅为一,而无详细内容之规定与阶层等区别。此‘天’之思想,并非佛教所独有者,乃系当时印度一般民众之信仰,后为佛教所沿用。 据佛经之记载,天之世界,乃于距离地上遥远之上方;由下向上,依次为四大王众天(又称四天王;持国天、增长天、广目天、多闻天等及其眷属之住所)、三十三天(又称忉利天;此天之主称释提桓因,即帝释天)、夜摩天(又称焰摩天、第三焰天)、睹史多天(又称兜率天)、乐变化天(又称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又称第六天、魔天),合称‘六欲天’,为‘属欲界六天’之意。 其次,属色界之天可大别为四禅天,总有十七天(或十六天、十八天)。即初禅天,有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等三天。第二禅天,有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等三天。第三禅天,有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等三天。第四禅天,有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阿迦尼吒天)等八天。若称十六天,是以大梵天包含于梵辅天之中;若称十八天,则是于广果天上别立无想天。属初禅天、第二禅天、第三禅天之九天,均为生乐受乐之天,故称乐生天。大梵天又称梵天、大梵天王,与帝释天并称为‘释梵’;若再加四天王,则称‘释梵四王’,均为守护佛法之善神。又如四天王、帝释天及大梵天率领众多天众,故称天王。 以上诸天中之四大王众天与三十三天,住于须弥山之上部,故称地居天。夜摩天以上则住于空中,故称空居天。此等诸天所住之宫殿,称天宫、天堂。诸天所居愈在上方,则天众身体愈大,寿命亦次第增长,肉体条件也愈加殊胜。 此外,属无色界之诸天,乃由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有顶天)等四无色天形成。此等诸天均属无色(超越物质)之天,故无住处。在四大王众天或三十三天中,若因起嗔心或耽迷游戏之乐,而失正念者,则自天界堕落。前者称意愤天(意愤恚天),后者则称戏忘天(戏忘念天)。 北本涅盘经卷二十二亦举出四种天,即:(一)世间天,又作名天、世天。谓十方世界一切刹土中,诸大国王虽居人世却享受天福,故称为世间天。(二)生天,一切众生修行五戒十善之因,则受其果报,生欲界天、色界天或无色界天,称为生天。(三)净天,谓声闻、缘觉二乘断除诸烦恼,获大神通,变化自在,清净无染,称为净天。(四)义天,谓十住菩萨善解诸法之要义,称为义天。此四天若加第一义天(即佛),则为五天。佛为净天中之最尊者,故称天中天、天中最胜尊、天人师。 此外,尚有地天、水天、火天、风天、伊舍那天、帝释天、焰摩天、梵天、毗沙门天、罗刹天、日天、月天等十二天(护世界、护世之天部)。在密教亦有金刚面天等二十天。 天人命终时,身体必现五种衰相,称为五衰(天人五衰)。历来对此有各种异说,今举其一:(一)衣服垢,(二)头顶花冠枯萎,(三)身体发臭,(四)腋下流汗,(五)不乐其位等五衰。此外,六欲天之行淫事,四大王众天及三十三天,与人类同样以肉体相交,夜摩天则为两手互执,睹史多天为忆念,乐变化天为熟视,他化自在天则为共语。以上称为‘欲天五淫’。〔杂阿含经卷三十、卷三十一、中阿含卷九地动经、卷四十三意行经、大楼炭经卷四、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北本大般涅盘经卷十八、大般若经卷四○三、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九、大教王经卷十、十诵律卷三十六、俱舍论卷八、大智度论卷十六、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二、立世阿毗昙论卷六、瑜伽师地论卷四、分别功德论卷三〕(参阅‘天人五衰’1333) 哲学中的——天 殷周人指最高的人格神,宇宙的主宰。春秋之际社会动荡,天命观发生动摇。孔子既承认主宰之天,以文之灭兴决定于天,又指自然之天。墨子非命,却提出“天志”以赏善罚恶。老庄以道生天地,否定了天的至上性,认为天即道之自然。荀子以天为自然,认为“天行有常”,主张“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反对“错人而思天”。西汉董仲舒讲天人感应,又以天为最高的神灵,万物的主宰。东汉王充则认为天是自然的物质实体。唐刘禹锡提出天人不相预,反对天命论。北宋张载认为天即太虚之气。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否定了天的人格意义,代之以绝对精神。王守仁则以心规定天,“心即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反映了对天的认识的分歧和思维的进步。
标签: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