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百书>百科问答>针灸如何治疗下腰痛?

针灸如何治疗下腰痛?

2023-07-28 08:38:17 编辑:join 浏览量:590

针灸如何治疗下腰痛?

下腰痛是一组下腰疾患所致的腰、骶、臀、腿痛。祖国医学对这一组疾病的认识散见于"腰痛"、"痹证"、"伤筋"、"腰腿痛"等疾病范畴中。

然而,此组疾病无论是从病因病机、症状表现,还是从治疗方法、预防康复上均有较多的共性,故有必要作一统一的认识。同时,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大部分下腰痛患者都能在影像学上表现出某种器质性异常,故不少患者和一些医生对名目繁多的西医诊断不知何者适合于针灸治疗,何者不适合于针灸治疗。

本文就这些问题,对下腰痛的针灸治疗作一初步探索。  一、下腰痛的概念  下腰部是指腰骶关节为中心的解剖段,狭义的指腰四椎体到骶骨这一段,广义的可包括腰二、三椎体以及双侧骶髂关节及其邻近组织。

由于此处含有马尾神经和构成坐骨神经的脊神经根,故其症状范围除见腰部外,还涉及臀部和下肢。内科和妇科的许多疾病均可引起腰痛,但本文所论述的下腰痛实指下腰部本身的疼痛性疾患,多属于骨伤科、神经科疾病范畴,是针灸科的常见病。

广义的下腰痛可包括先天性疾患、退变性疾患、外伤性疾患、炎症性疾患、肿瘤性疾患等数十种疾病。针灸的适应病证主要是前三类,尤其是退变性疾患。

这三类疾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现代医学认为,脊柱、主要是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和腰部异常应力的作用是下腰痛的主要病理基础,在多数情况下,两者互为因果,而腰椎骨与关节、神经等结构的发育异常或先天性缺陷常常是下腰痛发病的潜在因素。

二、针灸治疗的适应症和优越性  尽管针灸治疗痛症是其特长,但随着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许多影像学的诊断报告往往把病人和医生唬住,使他们认为其病不适宜针灸治疗,从而使针灸科的阵地趋于萎缩。

例如:有X线或CT报告腰骶部某种先天畸形,一般人认为针灸无法治疗先天畸形所引起的下腰痛。再如某部位发现骨刺,许多人认为针灸无法消除骨刺,从而也不能治疗这种病引起的疼痛。

又如:许多过去被诊断为坐骨神经痛的病人,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现经CT或核磁共振检查,却发现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而许多病人和医生认为针灸无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

其实,这些都是不正确的认识。  就先天畸形来说,针灸固然不能治疗严重的先天畸形,但严重的畸形极少,且早年发病。较轻的先天畸形在一般情况下并不表现出来,往往由于年龄增长、损伤积累,感受寒湿等因素促使发病。

针灸治疗能通过祛除外邪、调整机体功能、疏通经络气血等途径使症状缓解。先天畸形虽然不能被针矫治,但相关的病痛常可被针灸缓解。

再说骨刺,骨刺或骨质增生是骨组织退行性变或代偿作用的一种表现。是否有骨刺或骨刺的大小与临床症状并不完全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人都会长骨刺,但其中只有约20%的人感到关节疼痛、活动不灵便。

大部分骨刺所导致的下腰痛经适当的针灸治疗,均可痊愈或缓解。其机理大概是减轻了骨刺所导致的炎性水肿反应,促使机体尽早适应骨刺所造成的变化,从而达到新的平衡。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脊椎病的X线征象往往与临床表现不符。如许多罹患椎间盘突出症者,其脊椎退变的X线表现并不明显;相反,某些即使有严重脊椎病X线征者,却毫无神经损害的症状。

故X线摄片只能供临床参考。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我们以针灸法为主治疗,经近20年的观察,均有满意的疗效,只有极少数需要手术者。

许多西医认为必须手术者,也通过针灸而疼痛消失。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下腰痛诸病中比较棘手的病症,针灸对此症尚有较高疗效,这说明针灸治疗下腰痛大有可为。

下面根据临床报道和有关文献资料结合笔者的临床经验,提出下列引起下腰痛的病症可首先以针灸疗法为主治疗。  1、轻、中度先天畸形性疾患:短腰畸形,脊柱裂,腰椎骶化和骶椎腰化,椎骨附件畸形,先天性、发育性腰椎椎管狭窄症,先天性腰椎脊椎崩裂和脊椎滑脱等。

2、退变性疾患:肥大性脊椎炎(又称增生性脊椎炎、退行性脊椎炎、老年性脊椎炎),黄韧带肥厚,老年性驼背有疼痛症状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性腰椎椎管狭窄症,腰椎退变性小关节损伤性关节炎,退变性脊柱崩裂和脊椎滑脱。

3、炎症性疾患:腰背筋膜纤维织炎,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部炎症,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  需要说明的是,引起下腰疼痛的炎症性疾患很多,针灸疗法主要适宜于治疗因各种刺激因素诸如寒冷、潮湿、缺血、缺氧等所造成的无菌性炎症及因变态反应引起的骨关节胶原性疾病。

至于细菌性炎症,针灸疗法难以迅速消除致病菌,有延误治疗时机之虑,故治疗此类炎症时,针灸一般只作为一种配合的治疗方法。

4、损伤性疾患:腰肌扭伤,腰肌劳损,腰部韧带损伤等。损伤性疾患分为因用力姿势不当和外界暴力直接作用所致两类,前者一般适宜针灸治疗,后者轻症亦可用针灸治疗。

5、其他疾患:梨状肌综合征,腰骶部的各种干性神经痛,颈腰综合征,不安宁腿等。  以上疾患,采用针灸疗法,经适当治疗,大都能被治愈。

极少数久治不愈或症情加重者,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针灸疗法不仅能大大降低下腰痛患者的手术率,避免手术带来的风险,而且比之其他疗法也有很大的优越性。

一般治疗下腰的非手术方法还有中、西药物疗法、推拿方法。西药主要是止痛药,但只能暂时缓解疼痛;封闭疗法有较好的止痛效果,但治疗手段单一,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中药虽有良好的调整作用,但止痛作用不如针灸疗法迅捷,且下腰痛为骨节、肌肉、筋脉的病变,药物因浓度关系难以有效地在这些部位发挥作用,而针灸却能直接作用患部,所谓"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也。

至于推拿,也是治疗下腰痛的常用方法。但由于推拿是用外力直接调整机体的病理状态,这种外力必须用之恰当,若用之不当,则往往加重病情。

我们在临床上遇到过一些椎间盘突出症经推拿后症状加重的病例。因不适当的手法或过重的手法,可使脊椎间结构更不稳定,甚至导致纤维环破裂、神经损伤、骨折等严重后果。

故必须慎用推拿方法。而针灸疗法是通过腧穴、经络间接地调整机体的病理状态,是通过激发机体的自身调节能力而发挥作用,故针灸疗法一般不会出现负面效应,这是针灸疗法的最大优势所在。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明确下腰痛的西医诊断,有助于预后判断,可参阅有关医著,此不赘述。遇到下腰痛的病例,首先要排除肿瘤。

X线摄片检查可作为常规,大部分肿瘤患者在X线片上有特殊表现,少部分脊椎X线平片可无阳性所见。凡经治疗无明显效果,病情发展较快,夜间疼痛十分剧烈,不用强止痛剂而无法入睡者,肿瘤可能性极大。

其次要排除结核病。若病者较年轻,长时间局限性痛后出现神经根性痛,伴有微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提示脊柱结核的可能性较大。

细菌感染性疾病所致的下腰痛一般有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等表现。其他注意排除骨折、下肢静脉曲张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局部疾患。

许多内科病和妇科病会引起下腰痛,其特点是:除腰痛症外,有原发病的特殊症状;腰痛不受腰部活动影响;腰骶部及臀部一般查不出压痛点或压痛点不明显。

精神或心理因素引起的下腰痛亦有类似特点。  排除了以上疾患,其余的就是本文下腰痛概念所涵盖的疾病。尽管这些疾病仍有数十种之多,尽管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变化万端,或腿痛、或先腰痛后腿痛,或先腿痛后腰痛,或腿腰同时痛,或放射痛……但他们的发病机理和治疗原则却有共同之处,故可一并论之。

四、病因病机  下腰痛的发病原因可分为三类。  一为内因,以肾虚为主。肾主骨生髓,肾经"贯脊属肾","腰为肾之府",故腰痛多责之于肾。

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言: "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腰痛与肝、脾也有一定关系,肝肾同源,精血互生,又肝主筋,肝血不足或郁怒伤肝,可导致筋脉弛纵而发为腰腿痛;脾主肌肉,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脾虚则腰部肌肉痿弱无力,或水湿内生,阻滞经络,均可导致腰腿痛。

二为外因,外因为感受风、寒、湿之邪为主。或露卧受凉,或久居寒湿之地,寒湿之邪入侵,使经脉气机闭塞,不通则痛。

直接感受风热之邪所致的下腰痛较为少见,热证腰腿痛,多为内有郁热,或由风寒湿之邪郁而化热所致。  三为不内外因。或过度劳累,或用力姿势不当,或跌仆撞击,损伤腰肌、脊柱、筋脉,致使气血运行受阻,气滞血瘀,络脉阻滞而发为腰痛。

下腰痛的发病,多与肾虚有关,如张景岳所言:"腰痛之虚证十居八九"。上述之外因和某些不内外因,亦多在肾虚的基础上才起作用,例如强壮之人,即使触冒风寒湿之邪也不发病,所谓"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著而为病也"。

朱丹溪曾曰:"肾气一虚,凡冲寒、受湿、伤冷、蓄热、血涩、气滞、水积、坠伤与失志、作劳,种种腰痛,叠见而层出矣。"  五、治疗原则  下腰痛可参照中医有关"腰痛"、"痹证"病的论述辩证施治。

治疗方法丰富多彩,有大量临床报道。但如何克服针灸治疗中的盲目性,将散在的经验纳入到系统的治疗规则中去,这仍是一个需在探讨的问题。

本文试提出治疗下腰痛的五条原则:  1、经络辩证,疏通经脉  下腰痛是下腰部的局部疾患,因该处含有丰富的脊髓神经,故常出现下肢牵涉痛和放射痛,可根据疼痛的部位进行经络辩证,然后循经取穴,这样治疗才有针对性。

《素问?刺腰痛篇》就是根据腰痛的发病部位和兼症情况来分经论治的,其辩证之详,令人折服,不仅分别论述了足五经的腰痛,还提到"解脉"、"同阴之脉"、"肉里之脉"等九种经脉的腰痛。

临床上足太阳、足少阳经型腰腿痛最为多见,有时可见足阳明、足厥阴经型腰腿痛。  经络阻滞是下腰痛的基本病理变化,使针感沿病经传导,可取得疏通经脉、通则不痛的治疗效果。

临床上见到下腰痛患者针灸疗效不佳的病例,多因不辨经络、针感局限所致。至于具体的用穴,则可根据各自的经验灵活选用。

2、重视督脉,近取夹脊  根据下腰痛疾患多由脊椎退行性病变所致,面督脉行于脊里,为"阳经之海",故刺激督脉经穴和邻近的华佗夹脊穴,能振奋督脉和下肢各经脉的功能,改善局部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正本清源的治疗目的。

督脉穴可取病椎附近的穴位,亦可取远离患部的穴位,如人中等;夹脊穴则一般取邻近患部的穴位。局部压痛点亦可酌情选用。

3、刺激效点,运动患部  下腰痛常有局部肌肉、韧带纤维的痉挛,肌腱、关节的错位。这时若能刺激远离患部的经验有效穴(如坐骨神经痛穴、腰痛穴、委中穴等),同时使患者旋转下腰并逐渐加大旋转范围,往往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这种针刺和运动相结合的方法,大概是通过经络的信息传导,使患部在运动中解除痉挛、消除错位,甚至使突出的部分髓核还纳。

这就是针刺方法激发了人体自身调节能力的结果。  4、多法配合,各取所长  针灸疗法的治疗手段很多,可根据不同方法的特长选择使用。

如寒证、虚证多配合灸法或拔罐法;热证、瘀血证可行放血疗法;痰、湿证可配用脾胃经穴;重症痼疾可加火针、水针等,必要时还可配合一些其它方法。

5、缓则治本,巩固疗效  因下腰痛以肾虚为发病之本,故病情缓解后,不能"中病即止",而应着重补肾壮腰,如《证治汇补》所言:"初痛宜疏邪滞,理经隧;久痛宜补真元,养血气。

"针灸补肾俞、命门、关元、太溪、复溜等穴,可巩固治疗效果。  以上五项原则必须综合运用方能取得最佳疗效。临床上需要克服以下几种片面倾向:一是丢弃中医理论指导,不讲辩证施治。

或头痛针头、腰痛针腰,只针一、二个经验穴位。二是虽讲辨证施治,但不了解针灸疗法的特殊性,套用内科的脏腑辩证方法而忽视经络辩证,结果是治疗缺乏针对性。

三是强调经络辩证、循经远取,但却否定或忽视局部用穴。这此都影响针灸治疗下腰痛的疗效。笔者的治疗步骤一般是先针经验有效点,同时活动病人患部,让患者看到即时疗效,树立信心,以便进一步配合针灸治疗;然后针刺若干局部穴和循经远道穴,这样治疗,大部分患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若效果欠佳,再配合其它方法,注意整体调整。待患者病痛缓解后,一定要告诫其作巩固治疗,否则容易再犯。后期以补肾为主,同时注意调整各脏腑的功能。

笔者遵循上述原则后,在治疗下腰疾患时觉得比较有了把握。  六、注意事项  为了更好地配合治疗和预防下腰痛复发,有几点必须让患者了解:  1、急性期注意休息  急性腰腿痛,常有某种程度的损伤,注意休息,可避免进一步损伤,使正气充盈,以便能对治疗有积极的反应。

一般需睡硬板床,有的患者可加腰围。  2、纠正不良姿势  下腰痛的发生,许多与工作和生活及睡眠中的不良姿势有关,姿势不当,可使某部分肌肉处于紧张状态,骨、关节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稳定性减弱,从而易发生扭伤和劳损。

3、加强体育锻炼  下腰痛症状缓解后,宜逐步增强针对腰部的体育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腰背肌的支持与保护能力,形成所谓的"肌肉支架",这样能够巩固治疗效果,预防下腰痛的复发。

标签:下腰,针灸,治疗

版权声明:文章由 问百书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wenbaishu.com/answer/338147.html
热门文章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