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潜伏期极短,发病很快又强烈。
起源地为非洲,如果真的某个中国人从非洲回来,又感染埃博拉病毒的话,相信在飞机上就会发病,等不到下飞机就被隔离了,因此中国出现埃博拉病毒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
埃博拉(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
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
是一个用来称呼一群属于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下数种病毒的通用术语。
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
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
埃博拉病毒,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艾滋病为3级,SARS为3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
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天至10天。
不接触传染源
健康人的不到隔离区去,如果家里发现有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立刻全家都要进行隔离~目前中国还有发现埃博拉病毒,所以不必紧张~
对于有可能传染疾病的东西,立即处理
最好的办法就是火烧,因为埃博拉病毒不耐高温。对于那些患者用过的东西,要赶快丢掉或者处理。对于死者的尸体不能停放在家中。
高温
埃博拉病毒不耐高温,在高压蒸汽下很快死去。
目前疫地都是采用这个方法来对付埃博拉病毒。
对于医疗用的针头,眼镜,衣服,都必须严格消毒。
所有医疗用品都使用一次性的
刚才已经说过了,埃博拉病毒不耐高温。但是实际情况下,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地区,所有的隔离用品,以及医疗用的衣服,眼镜,针筒在严格消毒的情况下,仍然只使用一次。
这是因为该病毒太可怕了,无孔不入,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血液传染
在埃博拉刚出现的时候,实际感染的人其实很少,但是因为非洲医疗实在太落伍了。
一只针筒无数人用,导致了疫情的大爆发~血液传播是埃博拉的主要途径,记得报道说俄罗斯有个女科学家,就是因为扎破了手而殉职!
其他体液传染
埃博拉可以通过各种体液进入人体。
具体感染情况很多,不要说过夫妻生活这样的高危途径了,就连和患者对话,病毒都有可能钻进吐沫星子,再经过空气感染健康的人!
其他接触传染
其实也是一种体液接触。接触埃博拉患者的人很容易感染。
记得以前就报道过护士感染埃博拉的。
还有全家人在一个盆里洗手,全家都感染身亡的。
埃博拉的凶残之处在于间接接触埃博拉病毒的东西,都有可能传染病毒。
“埃博拉”是刚果(金)(旧称扎伊尔)北部的一条河流的名字。
1976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光顾这里,疯狂地虐杀“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百姓,致使数百生灵涂炭,有的家庭甚至无一幸免,“埃博拉病毒”也因此而得名。
事隔3年(1979年),“埃博拉”病毒又肆虐苏丹,一时尸横遍野。
经过两次“暴行”后,“埃博拉”病毒随之神秘地销声匿迹15年,变得无影无踪。
已确定埃博拉病毒分4 个亚型,即埃博拉-扎伊尔型(EBO-Zaire)、埃博拉-苏丹型(EBO-Sudan)、埃博拉-莱斯顿型(EBO-R) 和埃博拉-科特迪瓦型(EBO-CI)。
不同亚型具有不同的特性,EBO-Z和EBO-S对人类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致病性和致死率很高;EBO-R对人类不致病,对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具有致死性作用;EBO-CI对人类有明显的致病性,但一般不致死,对黑猩猩的致死率很高。
2009年7月9日,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道,在菲律宾一些农场的猪身上鉴别出一种名为reston的埃博拉病毒(EBO-R)此但与其他类型的埃博拉病毒不同,到目前为止,它还没有对人造成威胁。
扎伊尔型
扎伊尔埃博拉毒有高达90%的致死率,在流行地区死亡率1976年为88%、1977年为100%、1994年为59%、1995年为81%、1996年为73%、2001年至2002年为80%,2003年则是90%,2007年平均为83%。
1976年8月26日首次于刚果(金)北边城镇爆发,首位个案纪录为44岁教师Mabalo Lokela,当时他的高烧被诊断为疑似疟疾感染,并且接受奎宁注射治疗,这位病人每日回医院就诊观察,一周后却恶化为无法控制的呕吐,带血腹泻、头痛、晕眩伴随呼吸困难,并开始自口、鼻、直肠等多处开始出血,于9月18日过世,病程仅约2周。
不久之后,更多病患带着相似的症状就医,包括发烧、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疲倦、恶心、晕眩等。
这些常发展成带血腹泻、严重呕吐和多发性出血,初期传染可能肇因于重复使用用过却未消毒之针筒,后续传染主要则是照顾病患时,在没有适当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受到病毒侵袭或传统埋葬前置作业的清洗过程。
苏丹型
苏丹埃博拉病毒在1976年首次在苏丹棉花厂工人身上被发现。
研究人员指出,这名工人应该是在工厂中或附近接触到到带原生物宿主,但在检测过工厂附近的动物及昆虫后仍一无所获,带原宿主至今仍是未知。
第二个病例是一位住在苏丹的夜店负责人,当地医院用尽所有的方法治疗他都没有效果,最后还是宣告不治。
医护人员在治疗时并没有适当的防护措施,导致病毒传遍医院发生大爆发。
最近的爆发发生于2004年5月。
2004年5月,苏丹Yambio县回报20个病例,并有五人死亡。
疾病管制局在几天后确认这些病例为苏丹埃博拉,邻近国家例如乌干达、刚果皆增加边界的守卫,以控制疫情。
1976年苏丹埃博拉的平均死亡率为53%,1979年为68%,2000年至2001年间为53%,平均死亡率为53.76%。
雷斯顿型
1989年11月首次在一群由菲律宾进口至美国维珍尼亚州雷斯顿的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身上发现。
此一病毒对猴子有很高的致死率,但对人类并没有致命性。
1990年2月,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再次在雷斯顿、德州及菲律宾爆发。
1992年及1996年,更多病例在意大利托斯卡纳和德州发现。
所有感染的猴只出现与猿猴出血热类似的症状。在这两次爆发中,没有任何人类受到感染。
科特迪瓦型
科特迪瓦埃博拉病毒这个品种首先在科特迪瓦的塔伊国家公园中被发现。在1994年11月1日,二只黑猩猩尸体在森林里被发现。
检验人员发现在心脏中的血液是棕色的且已液化(通常尸体中的血液在死亡十几小时之后就应该完全凝固),内脏外观并没有明显痕迹,肺中充满血液。
从黑猩猩身上采取到的组织显示,此病毒与苏丹埃博拉及1976年爆发的扎伊尔埃博拉十分相似。
1994年后,更多死亡的黑猩猩被发现,科学家用许多方法对病毒进行检测。感染的来源被认为是一只被黑猩猩捕食且带有病毒的疣猴。
执行尸体检验的其中一位科学家感染了病毒。
她出现了类似登革热的症状并在一星期后被送到瑞士治疗。两个星期后出院,在感染病毒之后的第六个星期完全康复。
变异新型
美国国家传染病和过敏病研究所的美国科学家彼得博士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埃博拉病毒发生了变异,变得比之前更容易传播而引起的感染。
标签:感染,博拉,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