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有以下几种临床表现:
1、首先是特发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包含了急性和慢性)的。
急性型:可表现为突发广泛、严重的皮肤粘膜性紫癜,有时会出现大片瘀斑或血肿,有时二者同时出现,皮肤瘀点一般为全身性,下至最为常见,且分布均匀,鼻、牙龈可见出血,伴随口腔血泡。
消化道、泌尿系出血也很常见,颅内出血较为少见,但有生命危险。
慢性型:下肢远端较为多见,多在鼻、齿龈出血,口腔粘膜出血,女性月经过多,反复发作可引起贫血和轻度脾肿大,如出现脾肿大,要排除继发性血小板的可能性。
2、还有继发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 轻、中度血小板减少,一般无出血表现。
(2) 重度血小板减少会伴随皮肤、黏膜瘀点、出血性紫癜,鼻出血。
(3) 严重者会出现颅内出血。
3、血栓性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 血小板消耗:皮肤、粘膜、内脏大面积出血
(2) 红细胞受损:出现贫血、黄疸伴随脾大的症状
(3) 神经精神症状:随着患者的精神状态发生变化,部分患者会出现局部瘫痪(偏瘫、脑神经麻痹),一般数小时内会恢复,若不见恢复,考虑是否已经出血
(4) 肾血管疾病:常以蛋白尿、镜下血尿和管型尿为体现形式,严重者会出现急性肾衰竭。
(5) 高烧发热:不同时期会出现此症状。
(6)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均会引起心肌、肺等腹腔脏器微血管受累。
1、血常规化验,
2、外周血涂片,
3、骨髓涂片,
4、自身抗体检测,
5、原发病检查,
6、溶血检查
治疗原则:定期观察血小板数量,卧床休息、避免外伤,避免服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1、对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在医生指导下,
(1) 可使用糖皮质类激素,严重者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
(2) 或者采用环孢素A等进行治疗,严重者进行脾切除,国外较流行使用Rh(D)免疫球蛋白。
(3) 采用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等。
2、继发性(主要针对原发病)
(1) 严重时采用糖皮质激素(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大部分有效)
(2) 输注血小板悬液
(3) 血浆置换治疗
(4) 停用影响血小板药物
(5) 对于感染患者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2~6周恢复正常)
(6) 脾切除
(7) 照射或者手术切除(一般用于海绵状血管瘤)
3、血栓性:一般采用血浆置换进行治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标签:紫癜,血小板,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