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医院收入中,医生劳务费、床位费都相对不高,检查费、药费成为医院收入的大头,其中药品一项占医院收入的比例大约为50%。
实际上,这种“以药养医”的局面,使得医院难以离开高药价,单纯要求药价下降只是解决就医贵的治标措施,就医费用难以下降的原因就是“以药养医”。
据有关部门统计,自1997年至2006年,国家对药品的降价已有19次,涉及金额近400亿元,加上今年的两次降价,降价次数达到21次,但就医昂贵的问题依然突出,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没有建立健全的风险分担机制,因此看病贵的问题不能通过药品降价单独完成。
问题的要害在于现在的医、药两家实际上是一家。
目前大医院药品收入平均约占医院总收入的50%~60%,一些基层医疗机构的这一数字已高达80%~85%。
在利益驱动下,高价药和“大处方”成为医院和医生的必然选择,而那些利润少的降价药,自然被打入“冷宫”,最后从市场上消失。
在当下的医院收入中,医生劳务费、床位费都相对不高,检查费、药费成为医院收入的大头,其中药品一项占医院收入的比例大约为50%。
实际上,这种“以药养医”的局面,使得医院难以离开高药价,单纯要求药价下降只是解决就医贵的治标措施,就医费用难以下降的原因就是“以药养医”。
温馨提示
药品一降价就消失得无影无踪,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政府花了很大精力,许多药品价格是降下来了,但老百姓压根就没有得到多少实惠。
令人称奇的是,某些药品降价后,替代的新药却戛然而至。
所谓新药,不过是老药换了身新衣服,而“老药”变“新药”的背后,实质是“老药”变“新价”,“老药”、“新药”一字之差,价格却相差几十倍。要破解药品“降价死”难题,需要政府高瞻远瞩,宏观调控,需要药品生产厂家、代理商、医生等各个环节切实负起维护老百姓利益的责任与义务。
(责任编辑:梅一多)
标签:居高不下,看病,降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