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百书>生活百科>血液病科简介

血液病科简介

2024-06-04 19:46:14 编辑:join 浏览量:582

血液病科简介

科室规模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始建于1963年,经过了四十余年的发展历史,科室规模不断壮大,在1989年即被评为省级重点专科至今已18年。

目前是我省中医院中的血液病专科,科内床位从建科初期的1个门诊、1个病房、20张床位发展到现在的3个研究型门诊、1个研究型病房,1个临床研究室、1个血液实验室、50张床位,并且目前床位使用率达到了90%以上,年门诊量可达11000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约500人次,门诊及住院患者涉及省内、省外乃至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的患者,其中治疗慢性再障的病人达到50%以上,门诊及病房皆突出了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治疗等特色,目前已经成为全国治疗慢性再障的中心。

人才队伍科室人员由建科初期的8人发展到现在的医疗和科研人员20人,其中医生9人(或主任医师5人、副或副主任医师3人、讲师或主治医师1人),护理人员8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6人,护师1名),实验室工作人员3人(副主任技师1人,主管技师1人,检验师1人)。

具有博士学位者2人,硕士学位者4人。

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4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者1名,黑龙江省名中医1名,具有博士学位者2人,硕士学位者4人。资产设备科室的临床和实验仪器设备齐全,仪器设备总投资金额近65万元。

基本能够满足一般临床需要,除与本专科相关的仪器设备,如荧光显微镜、倒置结合显微镜、二氧化碳培养箱、超声细胞粉碎仪之外,还有本专科专用的骨髓图文分析系统等。

专科建设血液病内科成立于1963年,建科初期仅开设床位数20张,医护人员8人,1988年、1995年先后批准为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现开设床位50张,各类人员20名,其中职称人员10名。本专科以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为中心,提出了许多中医药治疗慢性再障和ITP的理论和方法。本专科在建科伊始,学科创始人之

一、黑龙江省名老中医赵正元治疗再障强调以“脾虚”论治,在60-70年代,其后的黑龙江省名老中医胡青山、于材生则主要采用从“脾肾”论治再障,在80年代以后名老中医孙伟正,根据中医“肾主骨生髓”、“肾藏精”、“精血可以互相转化”的中医传统理论,倡导再障发病的关键是“肾虚”的理论,并首倡使用中医的“温肾阳,补肾阴”的疗法治疗慢性再障,研制成功“补髓生血I号”及“补髓生血II号”应用于临床,攻克了被称为“不治之症”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难关;

同时提出了活血化瘀治疗慢性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方法,这一观点,已经得到我国血液界的首肯并广泛应用到对慢性或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实践中。随着对于慢性再障以及ITP的一系列诊疗方案的确立,不仅使两种疑难疾病临床治疗系统化,而且在科研上也做到了研究工作的系列化。本专科已于1989年成为省级重点专科,是省内建立早的中医院中的血液病专科,并且是国内治疗再障的中心。

自建科以来,本专科已经发表论文120余篇,编写著作20余部,得到过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基金、黑龙江省攻关、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黑龙江省教育厅等各级项目的资助近20项、获得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中华中医药学会、黑龙江省、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等各级奖励20余项。

研究平台目前本专科主要有3个研究型门诊、1个研究型病房、1个临床研究室以及1个血液实验室,并且借助中药质量分析实验室、妇科中药药理实验室、方剂配伍及机理实验室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进行临床、科研及本专业博士生、硕士生的培养。

同时借助医院科研数据网络共享中心,进行全面的本专业相关研究方向的文献检索,使本专科的任何医疗干预都尽量建立在新近佳临床科学研究证据的基础上。并将本专科的临床、科研研究结果及数据及时反馈给科研数据中心。

中心实验室多年来借助中药质量分析实验室、妇科中药药理实验室、方剂配伍及机理实验室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使得本专科的科研实力得到不断的加强,并在1989年成为省级重点专科,同时作为黑龙江省教育厅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医学一级学科的四个主要研究方向之

一,科研实力及影响力得到了不断的加强,尤其在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障方面的科研水平上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在血液系统疾病尤其是慢性再障和ITP的临床诊疗上具有了明显的中医特色和优势。中医剂改基地和临床药理基地本专科已经就治疗慢性再障的补肾生血药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补髓生血I号II号汤方的基础上进行了剂型改革,研制了补髓生血颗粒,并且通过了药理、毒理以及药效学方面的实验,使治疗慢性再障的药物更方便地应用于临床。对于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采用以益气滋阴、活血止血立法的药物紫茜胶囊治疗,已经对紫茜胶囊进行了药理、毒理以及药效学方面的实验。

临床信息平台本专科的临床信息平台的建立已经初具规模,包括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血液科及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等地中医血液病网络数据库的建立,同时借助于附属医院的网络平台以及黑龙江省电视台“天天见医面”栏目、《生活报》、《家庭保健报》及黑龙江省交通广播电台等媒体进行中医药防治血液病知识的普及。科研水平自建科以来,本专科已经发表论文120余篇,编写著作20余部。

得到过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基金、黑龙江省攻关、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黑龙江省教育厅等各级项目的资助近20项,获得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中华中医药学会、黑龙江省、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等各级奖励20余项。

目前我们重点开展了慢性再障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现简要介绍如下:慢性再障的研究先后受到过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次、黑龙江省自然基金资助3次、黑龙江省攻关项目资助2次,并先后几次获得过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的奖励。

论文主要发表在《中医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等杂志上。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补髓生血颗粒作用环节和效应是既可调整患者免疫失衡现象、又能增进干细胞增殖与分化,调控造血干/祖细胞的凋亡,还可改善再障患者造血微环境,这一系列研究成果居于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得到了黑龙江省攻关项目资助2次,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资助2次,并先后几次获得过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论文主要发表在《中医药学刊》及《中医药信息》等杂志。

我们对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结果表明,紫茜胶囊不仅可以调节患者的体液免疫、降低血小板抗体,同时对患者的细胞免疫也有调节作用。

我们科室主编或参编有关血液学和中医内科学方面的著作20余部,其中代表性《中医血液病学》获得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全国科技图书二等奖。同时参编21世纪课程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的编写并作为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七年制教材)副主编单位。

标签:血液病,简介

版权声明:文章由 问百书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wenbaishu.com/life/413075.html
热门文章
二维码